圖/彩虹樺樺
文/顏福南
近幾年有位日本收納專家提出「斷捨離」的生活: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捨棄沒有用的東西,脫離對物質的欲望,讓生活回歸簡單與自在。這是一種很棒的生活哲學,讓我們重新思考物質的需求,也引導我們反省人際的互動與內心的世界。
有的人消費習慣喜歡占便宜,商家就抓住這個心理,推出「買千送百」或贈品等優惠;有的人以購物為樂,想要擁有更多,結果囤積了很多不需要的物品。事實上物品愈多,家裡空間愈小,長期放置角落,只是堆積灰塵,雜亂的環境會影響心情,使人產生焦慮與壓力。另外,過多的物質欲望也會讓人迷失,貪婪愈多內心愈不滿足,心情愈雜亂。透過斷捨離,學會與物品保持適當距離,珍惜現有的一切,專注於當下生活,心中就會少欲寧靜。
當我們開始懂得斷捨離,會發現自己購物更理性,不再盲目追求物質或流行,而是反思「我真的需要這個物品嗎?」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不被商家的折扣或優惠誘惑,買實用需要的物品,讓生活簡樸有序。簡單的生活不代表貧乏,而是讓人找到快樂與滿足,當外在物欲不再有,我們更能做內在心靈的充實,提升精神層次,追求身心靈合一,回歸單純的自我。
斷捨離的理念也是心靈的修煉,就好像回到童年時代的純真,減少社交,不忮不求,簡化關係,讓生活更輕鬆。有時身處熱鬧的群眾中,內心卻是孤寂,我們可以反過來,在獨處的寧靜中,享受自我的快樂,專心創作、安靜思考、沉浸音樂、旅行踏青等,一個人可以繽紛多彩,不必要迷戀眾人的喧譁,減去消耗能量的人際關係或是社交圈,適時的斷捨離無謂的交際,活出自在的生活。
知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曾分享自己極簡的生活方式,對物質淡薄,專心創作的態度。他一天只吃一餐,以饅頭或稀飯果腹,穿的是縫補過的褲子和衣服,拎著的是老舊的包包。他認為過多的物質會分散注意力,阻礙思考,所以他沒有手表,沒有手機,減少人際互動,讓自己專注於內在的世界;選擇獨處,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思考創作。他曾說「我一生沒有努力過,做喜歡的事就是享受」,專心一志,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堅持信念,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自由,從捨棄外在物質到忘我的創作,實現簡單樸實的生活哲學,成就享譽全球的漫畫大師。
斷捨離,減少不必要的負擔,我們能夠專注於重要的事,過上簡單、舒適與快樂的生活。從降低物欲到心靈解放,從外在渴望到內心自由,擺脫物質的執著,擁抱輕盈、富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