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純綉
爸爸和叔叔都將近八十歲了,分別住在台北及苗栗,車程不到兩小時,卻有將近十年不曾見面。
爸爸容易眩暈,視出門為畏途;叔叔以台北人自居,他曾說:「我習慣台北的烏煙瘴氣,離開台北就覺得渾身不自在。」如果按照心理學家的說法,他們應該都是老化了,喜歡「宅」在家裡,覺得待在家比出門有安全感。
那他們如何表達對彼此的關懷呢?叔叔習慣早上十點起床,起來後還沒吃早餐,就先打電話給父親,內容大同小異:「昨晚睡得好嗎?不要想太多,我們年紀大了,過一天是一天。」下午三點,父親午睡起來,換他打電話給叔叔,說詞也是天天雷同:「不要熬夜,熬夜傷身體。」
兩人就像播音員一樣,只是,他們天天都念著相同的稿子,全年無休,一念就是十年的光陰。
上個月,父親往生了,聽說叔叔每天早上十點起床後,仍逕自走到電話旁,一個人靜靜坐著;而我則在下午三點左右,代替父親打電話給叔叔,提醒他不要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