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地方創生避免單一價值

于國華 |2019.04.04
2615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于國華文化工作者

「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啟動,攸關台灣偏鄉命運翻轉,引起廣泛關注。政策期許產業振興帶來偏鄉發展,但政府計畫追求成效之際,必須避免經濟發展的單一價值,同時引導民間愛家護鄉力量參與,才能帶來地方社會均衡發展。

各界討論「地方創生」,至少存在三種理解。最狹隘的認知,是今年啟動的「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基層都在摩拳擦掌,準備提出相應計畫。其次較為廣泛的認識,包括日本「地方創生」政策及案例;由於中文漢字相同,日本經驗常被直接參照,也確實對台灣帶來啟發。第三是最為廣泛的理解,從「地方創生」字面解讀,延續90年代以來的社區總體營造(社造)經驗,透過社區的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創造社區發展機會。

國發會「地方創生」並非倉促上路。105年舉辦示範計畫,提出以設計轉化地方的策略構想;106年完成作業指引,107年由行政院召集「地方創生會報」跨部會整合,近日也組成規模龐大的輔導顧問團。地方創生政策強調地方DNA的發掘、建立創新商業模式,受限於偏鄉人才資源、基礎建設和產業條件差異,政策的理想很高,推動難度亦高。

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等案例,近年在台灣造成觀摩風潮,國發會的作業指引文件亦列為參考案例。日本地方創生政策比台灣早了幾年,精采案例陸續被介紹給台灣,但日本專家的分享場合之後,總會引起本地參與者反省:台灣需要什麼樣的地方創生?

社造歷經二十多年推動,尤其文化思維優先於產業經濟思惟的基本精神,已經對台灣社會造成長遠影響。即使社造政策逐漸邊陲,民間行動沒有冷卻,不斷有青年離城返鄉,加入社區發展、文化保存行列。

這些年輕人分布台灣各地,他們捨不得父母老邁、祖業荒蕪或家鄉凋零,也許為了遠離城市的生活選擇,到鄉村承接祖業或新創事業。他們不等待政策,卻以行動實踐地方創生;相較於視政策為資源分配的官民機構,這些返鄉青年,才是台灣地方翻轉的長期力量。

政府推動地方創生不能脫離現實脈絡。第一,偏鄉經營事業困難,主事者必須具有投資眼光,以及打破傳統資源分配邏輯的膽識。第二,基於社造發展經驗,沒有共榮共享的社區營造基礎,產業發展可能加速社會和生態破壞。台灣一些偏鄉出現假日人潮洶湧、攤販群集,甚至房屋和農地價格飛漲現象,都值得警惕。第三,政策的期程與投入規模有限,必須積極串連和培育在地生活者,方能延續地方創生的力量與效應。

地方創生不能落入以經濟發展為指標的單一向度。日本社造專家西村幸夫早已指出,地方經濟必須整體考慮社會與生態條件,謀求均衡發展。以投資代替補助,如果缺乏整體思維、關懷百姓生活需求,投資失敗的公帑耗損之外,如果造成難以恢復的社會與環境破壞,政策的負面代價將更為嚴重。值此關鍵時刻,如何選擇投資對象、設定個案評價方式與發展目標,必須格外慎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