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兒子幼時描繪母親 圖/珍琇
文/珍琇」
以木板隔間一方斗室,堪稱兒子的書房,是他個人起居的私領域。開啟門扉時,方正的開放格局讓室內一覽無遺。
當年,921大地震後,兒子的書房地磚到處隆起破裂,以木質地板重新裝修,為了讓動線流暢,改以床墊席地而臥。此處,有親子促膝侃談的溫馨,有摯友情誼交流的真淳。
晨曦穿透窗櫺照射在整面牆的書架,開啟一天的光明。科學漫畫有如一葉扁舟,讓兒子快樂悠遊於神祕的科學大海,偶爾遊走在武俠小說中豪爽義氣的氛圍,隨時翻閱星雲大師《迷悟之間》,消卻心中的疑慮徬徨;珍愛的收藏品穿插其中,為書架展延出畫龍點睛的變化。
沉甸甸的專業書籍高低錯落在一旁的矮櫃,像是鋪設人生前途的基石。其上牆面有幅泛黃的圖畫,是兒子中班時傳神到位的得意作品,童稚直心地畫出心目中媽媽的模樣──「大頭、大嘴及筆瘦的四肢軀幹」,令人莞爾。
書桌前的牆壁,貼有觀音菩薩慈眼垂目的聖容,像是為兒子加持護佑;尚有《人間福報》警句良言的剪報,讓曾經衝動違逆的兒子逐漸步入正軌。
書桌的玻璃墊有一張〈大覺法語〉:「難得糊塗,是解決煩惱的最好辦法;大智若愚,是安頓身心的最佳妙方。」是兒子在二○一五年新春期間去大陸宜興擔任大覺寺義工時的收穫,也成為他面對人我是非時,不逞強、不爭功,「浴心、御心」的最佳法寶。
堪稱一絕的,兒子在書桌右側一排衣櫥的門面安裝籃球框架,難怪時而傳出空心進球「唰」的一聲。牆角恍若音樂舞台,無論是隨興地演奏小提琴古典樂曲,或是嫻熟地撥弄烏克麗麗輕快民謠,兒子熱情有勁的生命力盈貫整個房間。
兒子的書房,是孕育成長的搖籃,記錄生命歷程動靜融匯其中的點滴,像是深蘊甘醇的茶飲,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