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設計 生活體現茶道 李祖翔 |2019.03.19 語音朗讀 38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熱愛茶藝文化彷彿與生俱來,曾子芸第一眼接觸就著迷。圖/曾子芸提供 曾子芸在佛光緣美術館授課的茶藝相關作品。 圖/記者李祖翔 曾子芸不停實驗創作,圖為作品《金剛經》及茶具。 圖/曾子芸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我是一名創作人,專於茶藝,修的是茶道。」伊藤君子創意設計公司創辦人曾子芸溫婉的說。 與純粹體驗茶道的遊客不同,曾子芸對自己嚮往的茶道有更深的追求:「茶藝是一種表演方式,而茶道有師承、延續匠人精神與文化的責任,是修行,也是一種專注於付出的生活。」她體會到修習茶道不能只是勤作筆記,而要讓身體去記住、變成習慣,就像開車不會忘記哪邊是油門。 對茶藝文化的熱愛彷彿與生俱來,第一次接觸,曾子芸的眼睛就離不開老師的一舉一動,「很想知道進到別人家的禮儀,鞋子怎麼放、衣服該怎麼穿,還有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方式,每一項都吸引我。」因此她赴日拜師,返台後更鑽研茶藝,將文化融入自己的設計。 端莊卻不失青春氣息,曾子芸教茶藝、玩設計,吸引大人、小孩,還名揚國際,先後在台灣舉辦個展「十載養成」、「承先啟後」、「夢想傳承」及多場茶、陶、繪聯展,也到日本、香港、中國大陸、歐洲、美國參展,擁有和服收藏家、跨領域藝術家等身分,更因為打破傳統形象,被媒體描述為「年輕茶道老師」,但是她的成功並不來自家財萬貫或天賦異稟,而是廣結善緣與努力不懈。 廣結善緣 為台保存文化 小時候曾子芸常納悶:「為什麼爸爸下班了還要去應酬、請客?」爸爸說:「有外國朋友不是很酷嗎?他們來台灣,人生地不熟,能幫就盡量幫。」從此學會觀察哪些人需要幫助,沒想到獲得好多珍貴的反饋,例如一位日籍老師不了解台灣的習俗,苦於校內餐廳過年沒營業,她主動帶老師去吃飯,老師不吝惜拿出母親珍愛的和服給她開眼界,從此踏上收藏路,從20歲至今,已經擁有2、300件和服。 由於廣結善緣、樂於關懷,日本朋友對她印象深刻,特別將阿嬤留下來的書送她,她驚喜地說:「這是很有歷史價值的東西。」她的興奮不是因為平白入手一件寶貝,卻是能把珍貴的文化──尤其是日本不外流的心法與祕訣,展示給有志於此的台灣人,後來這本書也真的成為某次展覽的亮點。 有人覺得曾子芸是哈日族,其實她更愛台灣,只是有個遠大夢想:將別人好的技術與質感帶回來,結合這片土地的潛力,迸出新火花,提升國際競爭力與能見度。對於日本漆器創作圍繞在富士山的意象,就能屹立不搖300年,台灣承繼那麼多文化,在藝術上卻處於弱勢,她感慨:「若大家都不藏私,我們會更有向心力,作品發揮得更好。」她不只赴日學茶道,也到大陸武夷山了解宋代美學如天目茶碗建盞的收藏、製作、使用和復原等技術,成果都無私分享出去。 不斷創作 修行融入生活 腦子常運轉且付諸實現,是曾子芸總有令人耳目一新、驚豔作品的另一原因,她做事深思熟慮,每件事環環相扣,如和服的收藏不只強調實用,還會將未來可能要編輯相關教材的考量放進去,因此對應12節氣的和服各有一件;相較一般人將看電影當作休閒,她則有空就抄經、幻想甚至不停作實驗,「我很喜歡看骨董想像當時風俗,發現『古人原來是這樣生活的!』或跟自己一樣喜歡茶藝就很開心,有時會幻想自己是格格,最想當教禮儀、每天穿戴整齊的女官。」 有次抄經,她突發奇想:「書法為什麼一定要用黑色墨汁?」嘗試以顏料入色,創出紫色、粉紅色和綠色的《金剛經》經文,展出後獲得民眾接受與喜愛,說這是讓書寫充滿新意的創作! 近年她常往佛光緣美術館跑,理由是喜歡被理解和給人歡喜的氛圍,畢竟所學的「茶道」是難於言傳的,法師卻總能理解她,給她啟發,她說:「法師在剃度的那一刻就開始修行;對日本人來說,有師承的茶道藝術家就等同出家,生活即是修行。」日本茶道老師上課的言行還像極了法師開示,句句皆禪,即便是水勺斜持也象徵與己平行、觀照本心,所以和法師相處特別自在,回道場就像回家,此外佛光山重視茶藝文化,讓她格外珍惜合作的緣分,不管多忙都要北上教學。她的更多作品可上粉絲專頁搜尋:www.facebook.com/tarja.taipei。 前一篇文章 零工慈父 正向走出困境 下一篇文章 清潔阿姨 心懷歡喜 服務大眾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6【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9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家捐創作義賣 助失依兒有家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助視障讀圖表 盲博士創電子平台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35年熱心義工 從哥哥被喊到叔叔 阮虔芷樂奉獻 凝聚企業家做公益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