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輩藝術畫家郭雪湖的〈南街殷賑〉(見圖,郭雪湖基金會授權,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廣容
文/廣容
台灣前輩藝術畫家郭雪湖的〈南街殷賑〉,描繪台灣1930年代節慶風情,也是郭雪湖先生代表作之一。「南街」就是現在的台北市迪化街,「殷賑」意指商業繁榮,這幅畫作描繪大稻埕熙來攘往的節慶街景。
郭雪湖本名郭金火,1908年出生於台北市大稻埕,二歲時就喪父,由母親陳順女士獨自撫養長大。1925年,當時十七歲的他,由母親引領至蔡雪溪之雪溪畫館門下學畫習藝,「雪湖」之名即為蔡雪溪所命名。1927年,十九歲的郭雪湖參加第一回台展,即獲得入選。郭雪湖、林玉山、陳進這三位非常年輕的畫家同時入選,一鳴驚人,被稱為「台展三少年」。從此,郭雪湖開始了精彩的繪畫生涯。之後,以〈圓山附近〉入選第二屆台展。
1930年第四次台展,郭雪湖創作了這幅〈南街殷賑〉,精密描繪了中元普渡民俗祭典的景象,右下角是有名的霞海城隍廟,呈現南北雜貨商業繁榮景象。尤其有趣的是,迪化老街的巴洛克式洋樓,其實只有兩層,郭雪湖為了構圖比例,加高成三層樓,畫面更顯壯觀。
在這幅圖中的商店招牌,比如寶香齋商行、乾元元丹本舖、金瑞寶金銀細工、体天儀時計店、保生參茸燕桂、四益廣東雜貨店等,都是當時真實的商店,有歷史記載可循,行業包括了南北雜貨、鐘錶、布行及命相等,可見當時商業鼎盛。在色彩方面,以穩重的棕色調描繪商店建築,再以紅色、藍色及綠色等高彩度凸顯節慶之繽紛。
郭雪湖先生之子郭松年先生,也以《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一書,完整呈現郭雪湖精采的創作生涯故事,讓我們得以一窺郭雪湖的藝術精粹。郭雪湖先生之精采畫筆,留下了珍貴的古早台灣風情樣貌,也開創了台灣膠彩寫實之細密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