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大學學測已於二十五日公布成績。今年因為是首度採取五科自由選考,許多科系調整甄選採計科目與倍率,在少了過往資料可供比對參考的情況下,如何判斷自己的成績落點,選填「有把握」的志願,也成了考生考後最傷腦筋的問題。
大學招聯會為減輕學生壓力、強調適才適性,學測自一○八學年起改採「選考」制,且規定大學校系包括繁星推薦、個人申請以及考試分發等管道,若採計學測成績,最多也只能採計四科,造成百分之七十二的科系改變篩選倍率,連動也影響到考生對成績的落點判斷。
注意二階規定 衡量能力
佛光大學副校長藍順德表示,經統計今年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科系是採計四個科目,更多則是採計一到三個科目。過去因為五科必考,考生輕易可以按照累計人數統計表推估出自己的成績落點,但今年各科系採計不同,雖然大考中心會公布三十種學科組合的累積人數分布,但大概只有在前百分之五到十的科系不會跑掉,愈到後面,變數反而會愈大。
藍順德舉例,若一名學生考了國英數社自五科,但他不一定就會只選填採計四科的科系,也可能選三科、二科,甚至一科,如此則必然打亂各組合的統計排序。因此他也建議,考生在選填志願時,可以將六個志願往前往後再放大一點,「cover可能的變動,同時回歸到以自己的興趣為取向,不要在過去傳統科系一、二分的差距上去做計較」。
佛大今年也有建置網頁,昨日起為考生提供落點分析服務。藍順德說,落點分析還是可提供參考,但肯定的是「準確性絕對沒有以往高」,因此建議考生可以在興趣、能力的考量下,參考落點分析數據,將可選填的六個志願做適度的分配,例如分別為「現實」、「夢想」以及「保險」各填兩項志願,如此會是比較好的作法。
藍順德並提醒,雖鼓勵考生選填志願可更大膽一點,但「都不留保險牌、太過眼高手低都不行」。尤其更要看清楚簡章二階的規定,有些科系會在二階設定其他的篩選條件,藍順德舉例如中原景觀系,一階只採計國文一科,二階書審須提交設計作品集,當場也有再行考試,他建議考生不能只考慮對這科系有沒有興趣,還須衡量自己有無能力。
合理範圍內 拉大參考值
從事落點分析已二十年的補教業者劉駿豪也表示,今年學測落點分析存在太多問號,連他都覺得「難度很高」。但因為一些頂尖科系的落點並不會變,過去五科總級分七十五級分,只是現在變成四科總級分六十分,可以由此推估,一類組的頂尖科系、三類組醫學系,落點至少是需要五十九級分,二類組頂尖科系則要五十七級分;若想進台大,預估需要有五十五級分,成大、清大、交大則約五十三級分。但對中後段的大部分考生,恐怕就比較難以預估。
劉駿豪則建議,中後段考生選填志願必須更拉大參考值,可以過去五年一階的分數,算出志願科系的平均級分門檻,如果科系今年採計的科目有變動,則可以同「等級」學校、同類型科系作為參照,「但不必太精準,因為找不到答案」,只要是在合理範圍內,科系的倍率篩選科目是自己有把握的,不妨大膽拿六個志願去衝刺理想科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