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在立法院審議,若立法通過,將對外公告專案輔導學校名單。不過,為避免公開校名對學校產生衝擊,教育部新增「預警學校」,預警指標包括學校財務狀況惡化、最近一學年度新生註冊率未達六成等。預警學校限期不改善,將列「專案輔導學校」。
康寧大學去年涉透過仲介招收斯里蘭卡境外生、未教育學生不得非法打工等,被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教育部這次也參照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規定,修正現行專案輔導學校篩選指標,並明確定義學校財務惡化、師資質量基準不符合規定的樣態,並對專輔學校實施維護學生受教權益檢核、財務查核等輔導措施。
教育部近日修正公布「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建立早期預警機制,在學校可能被列入「專輔學校」前先「預警」,同時輔以教學品質查核機制,確保學生受教權益。
教育部技職司專委柯今尉表示,有預警機制後,會先提醒學校在財務或教學品質上已經有些問題。若限期內未改善,就列為專輔學校,改善就回到一般學校。
此外,過去列為「專輔學校」的指標不夠明確,這次修正後,有更清楚的定義。以專輔學校為例,財務狀況顯著惡化包括:最近兩年內學校每月可用資金無法維持三個月經常性現金支出月數,累計達十二個月等。
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說,學校會被預警或專輔,辦學心態和長久積弊導致社會不能認同才是關鍵,教育部設計「預警機制」,相當「佛心」,但恐讓學生誤入雷區,進入辦學不佳學校的風險。他認為,教育部應公開「預警學校」校名,保障學生受教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