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臥冰溪5天 拍鮭魚獲獎

曹麗蕙 |2019.02.27
2452觀看次
字級
吳永森攝影作品〈Intense〉呈現太平洋紅鮭的生命力。圖/吳永森提供
吳永森拍攝遠洋白鰭鯊。圖/吳永森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在加拿大寒冷湍流中趴五天,拍出太平洋紅鮭洄游變色奇景;與美洲鹹水鱷只相隔一個相機,捕捉牠張口清晰的長牙,屢獲國際攝影大獎的水下攝影師吳永森,往返世界各地,用掉六千罐氣瓶,只為拍下水中令人驚豔的照片,他說:「我希望藉由照片讓大家看到海底世界如此美麗,進而興起保護海洋的一份心!」

吳永森充滿生命力的太平洋紅鮭攝影作品〈Intense〉昨天獲得「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台灣區首獎殊榮,去年也曾獲歐洲最大水攝比賽「國際水攝大賽」(World Shoot Out)廣角組冠軍。

吳永森表示,加拿大國家公園很保護鮭魚,每四年才允許拍攝一次,「全世界只有加拿大紅鮭會變色,牠在海裡時是銀色,進入河道後就不吃東西了,身體開始變紅色、頭變綠色,下巴變尖」。去年他獲邀前往拍攝,每日穿著乾衣在攝氏只有六度的亞當河河道口趴了五天,無畏湍急河流與寒冷,才拍下這張獲得許多大獎肯定的珍貴畫面。

鱷魚尖牙前按快門

動都不敢動

談起最「驚心動魄」的拍攝,不得不提吳永森剛赴古巴女王花園海洋保護區拍攝美洲鱷的經歷,「這次拍攝毫無防護,我跟鱷魚的距離就是一台照相機」。他表示,潛水導遊特別交待「動作要非常緩慢」,相機一定要舉在胸口,眼睛隨時盯住鱷魚,以防牠隨時下潛到自己身後,「那就危險了」。他幽默道:「其實看到鱷魚牙齒就在眼前,超可怕,我連動都不敢動,動作當然就慢了。」

其實不只美洲鱷的拍攝格外驚險,三年前吳永森也曾前往埃及紅海小兄弟島拍攝「船難殺手」遠洋白鰭鯊,他笑說:「牠的眼睛很大,視力卻非常差,牠會靠得很近,但若你不驚慌失措,牠就不會把你視為食物,看一眼就走了。」

吳永森說,攝影師都會想要挑戰沒拍過的畫面,但仍須為自己安全負責,「要了解拍攝動物的生活習性,讓牠們覺得沒有威脅,又能保護好自己,才能有效率又安全拍到好畫面,這當中要取得平衡」。

四十三歲的吳永森,本業是在越南經營旅行社,七年前接觸潛水後,至今已耗盡六千罐氣瓶,拍了許多令人驚豔的水中畫面,但他原是完全無攝影經驗的門外漢,「我二○一二年接觸潛水,但家人一直不了解我在幹嘛,隔年我就想何不把我看到的海底美景拍給家人看?」

耗千罐氣瓶玩水攝

為保護海洋

起初他把自己拍的「作品」給老婆欣賞,老婆直接打槍「看不懂」,讓他「很挫折」,發憤自學水攝,「水攝和陸攝最大差別是光線」,水深逾十五公尺後,陽光照不到,顏色會開始消失,因此所有照相機功能都要自己設定,「有了正確的閃光燈、光源、參數,才能還原生物真正的顏色」。

吳永森不斷下水嘗試,曾瘋狂到「一天潛八次」,每次回船上寫筆記後再下潛,只為找到對的拍攝方法和效果。對於作品受到獎項肯定,他直言:「一件事做一萬次,就能享受到成功果實,但前提是你必須堅持住前面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的失敗。」他認為,唯有持之以恆、不斷練習才能拍出好作品。

因為潛水,對大海有濃濃情感的吳永森,因目睹海中垃圾問題嚴重而深感痛惜,「許多魚被垃圾纏住,尤其海龜常常誤把塑膠袋視為水母下肚,而魂斷大海」。他說,現今全球潛水人數尚少,然而「你沒看到,就不會在乎」。因此他希望不只是家人,而有更多的觀眾透過他的照片了解到「原來海中世界這麼漂亮,水中生物和陸上生物如此不同」,進而接觸海洋、愛上海洋、保護海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