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夢回緬甸景棟 文╱歐銀釧 |2019.02.22 語音朗讀 31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景棟市區一個綠牆紅瓦的房子,和藍天白雲相互映照,格外美麗。圖╱歐銀釧 景棟郊區,從山上往下看,綠油油的田,有如織錦。樹木圍繞著小村莊。悠緩寧靜。 圖╱歐銀釧 郊區山頂的廟宇,午後有貓在磚瓦上晒太陽。圖╱歐銀釧 文╱歐銀釧 「老師,景棟是不是很美?」那日回到大其力已是晚間八點多。留守的釋印月問我。「很美。就像你寫的那樣美。」夜裡,似乎有時光慢慢甦醒,夢土住在裡面。 豬年迎面而來。 我寄出一張自製的卡片送給朋友們,當做新年的祝福。 卡片上是我拍到的照片。畫面是:從山上往下看,綠油油的田,有如織錦。十幾戶人家,一些樹木圍繞著小村莊。悠緩寧靜。 我得到不少回應:「好美的風景,是誰拍的?在哪裡?好像世外桃源。」 那是去年八月,我在緬甸景棟的一個郊區拍攝的。 去年,我們應緬甸大其力觀音寺住持宏光法師邀請,再度前往位於泰緬寮邊界的大其力授課,開設中文短期進修課程,教小沙彌尼閱讀和寫作。 我們在七月下旬抵達,正逢緬甸雨季。再相見,小沙彌尼長了一歲。我們站在大雄寶殿外,聆聽她們做晚課,唱誦聲莊嚴虔敬,響徹雲霄。晚課之後,學員圍著我們說話,目光滿是歡喜。 接續就是密集的上課。幾乎每一天窗外都是細雨紛飛。 新加坡的丘啟楓教授教同學寫對聯。從最初階的平仄教起。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有些難度的,但是,大家仍聚精會神,聽他講述各個例子,從中揣摩。 一日,丘教授出了上聯:「細雨飄落觀音寺」,向學員徵求下聯。大家看著窗外的雨,尋找靈感。次日,學員交來各式下聯。釋印覺對的是「佛陀關懷眾生心」;釋印秉的下聯是「佛光普照五大洲」;釋印修則為「微風輕吹自在亭」;釋印安的是「清風吹拂香積廚」和「鐘聲敲醒夢中人」,都很有意思。 我教的是創作,配合詩文閱讀,教大家寫出心中所思所想。寫作是書寫生命的經驗與體會,一篇文章裡要有空氣、光線、聲音、風雨…… 大其力觀音寺歷經一年的增建,終於有了較大的廚房,宏光法師將之取名「香積廚」。之前窄小簡陋的廚房改為信眾用餐的地方。 前年我來時,那地方還滿是鷹架,現在已是新廚房,擺放著番茄、南瓜、木瓜……釋祖蓉提筆寫出香積廚的起源。「香積廚是一個清雅的名字,源自《維摩詰經.香積佛品第十》……」 每天經過新建的香積廚,總是想起盛唐大詩人王維的〈過香積寺〉一詩:「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又想起杜甫在〈涪城縣香積寺官閣〉寫道:「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閣迥添愁……」我沒造訪過詩中的香積寺,但是,常常在他們的詩裡徘徊。 典座(主大眾齋食)釋祖愍每天忙著烹調。她除了來聽課,還在廚房寫功課。有一次,我經過廚房,就看見她利用鍋子熬煮食物的時間,在料理台邊繪圖、寫文章。 學員在每日的寫作裡,闡述一飲一啄間的修持體悟。釋印知寫道:「飲水思源,用心吃飯,日日平安。」釋印持寫吃飯的方法:「靜心,細嚼慢嚥。」釋印安描述自己種菜的經驗,還帶我們去看正在成長中的菜苗。釋印儀的眼睛像是星星的家,總是有著希望的光線,她寫出寺裡的素食之美,也畫出各種植物與花果。 「老師,識字是不是像種一畝田,每個字都是一粒種子,種在心中的田地?」學員常有靈思的發問。時間在這裡緩緩行走。季節有序,生活有序。寺裡所有事務,大家都要輪流做。烹煮、掃地、洗碗、裁縫…… 從課室窗戶望出去,近午時分,日日看見寺裡香積廚炊煙裊裊。 輪值的學員以木頭升火煮飯,烹調食物。我想起自己以前在澎湖生活的日子,年少的我也曾在灶前以柴火學習煮食。 班上有三十多人,其中有十多個學員來自緬甸景棟,她們總是說起家鄉之美,說那兒的樹、花、雲朵、天空,美得讓人常常夢回故里。於是,在課程結束後,宏光法師帶著我們往景棟方向出發。 觀音寺的護法禹聯品是大華佛經學校前董事長,他開車載我們,出了大其力,一路解說。「景棟有公路通往撣邦首府東枝及泰國的美塞,交通四通八達。」他開了三個多小時,才到達這個中、寮、泰、緬四國之間的交通樞紐及商業城市──景棟。這個東陲重鎮市區約三平方公里,人口約六萬。 我們沿路前進。六個小沙彌尼同車,還有多位居士另行開車同行。來到景棟已是近午。大家先到人聲鼎沸的市集購買食物。我們買了類似竹筒飯的米食,和以荷葉盛裝的糯米飯。午間,在路旁一個雜貨店借了客廳進食。安靜的咀嚼,有香氣,微甜。 午後開始實地閱讀景棟。我們經過一棵已有三百多年的神樹,樹莖需幾個小沙彌尼手牽手才能合抱。車子在景棟穿行,經過佛塔、經過椰樹竹林,綠牆紅瓦,碧綠盎然。美麗的山城,市內有佛寺、教堂,每個景色都讓人驚豔。 「那是龍棟湖。」禹聯品居士引領大家往前看,只見湖上波光粼粼,我們依湖而行,夏日清風拂過。 離開景棟市區,我們往山裡前進。車子繞著山路蜿蜒往上,一路花樹繽紛。愈來愈接近天空,雲海堆疊。終於來到山頂。雲朵似乎就在身旁。 山頂有廟宇,是一個農人許願建造的。從山頂往下看,就是一畝畝田,綠油油的田,有如大地的織錦。田的附近有小村莊。 似曾相識的村莊。好像曾經來過?不,我未曾來過。這是我第一次到景棟。可是,怎麼如此眼熟?那個村落像是我出生時的澎湖縣湖西鄉太武村。一樣是十多戶人家,村裡有廟宇、有水井,附近有田,種著糧食。 「老師,景棟是不是很美?」那日回到大其力已是晚間八點多。留守的釋印月問我。「很美。就像你寫的那樣美。」夜裡,似乎有時光慢慢甦醒,夢土住在裡面。 於是,我終於明白,學員的文字為什麼一再敲打著我的心,因為那是出自初心。我們來到單純而樸實的夢土,那是她們文字的起源,記憶的印記。♣ 前一篇文章 【分享時刻】彩繪人生 下一篇文章 【詩】一品茶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重逢 】 尋找桃花源把世界倒過來看【時光重逢】 寫在花瓣上的光蘋果樹上的法國貓【時光重逢】 時光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