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家】胡德夫回到出發的地方 郭士榛 |2019.02.03 語音朗讀 231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最遙遠的路程》圖/印刻出版提供 胡德夫 圖/印刻出版、胡德夫提供 2005年《匆匆》專輯發行後於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戶外公演。攝影/久原 在美國納許維爾錄製《大武山藍調》專輯。圖/印刻出版、胡德夫提供〈大地恍神的孩子〉這首歌是唱給卑南族的孩子們聽的,告訴他們不要忘掉了自己的母語。圖/印刻出版、胡德夫提供 文/郭士榛 胡德夫,一個在台灣民歌樂壇和原住民運動史上不容忽視的名字。如今,行過七十年的人生歲月,他回首過往,首次在台灣出版散文作品集《最最遙遠的路程》,內容分享他走過的路,唱過的歌,還有一路上的困頓、掙扎與奮起。 《最最遙遠的路程》收錄胡德夫十九篇真情至性的散文,幼年家庭生活、求學過程中的多位恩師和參加原住民民運的戰友,還有每一首民歌作品背後的喜悅與傷痕,都透過他的筆尖娓娓道來,也帶我們看見台灣民歌時代的輝煌,以及多元族群的融合。 胡德夫表示,《最最遙遠的路程》原是他創作的一首歌名,如今用歌名做為書名,是為懷念他由一九六二年才十幾歲,為去台北淡水讀書而離家,人生經過五十年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家的過程,像是台灣發展史的縮影。 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 來到以前出發的地方 這是最後一個上坡 引向家園絕對的美麗 你我需穿透每場虛幻的夢 最後才能走近自己的田 自己的門 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 來到以前出發的地方…… 如今交通便利,有飛機、高鐵,快速帶你想去的地方,胡德夫回想,在他那個時代去任何地方就如千里般遠,書中寫他小學畢業,在哥哥推介、父親同意下必須遠去台北淡水讀書,當天他要先由部落走七公里山路,到太麻里才有公路局的車,然後搭半天車輾轉到高雄,再坐夜車到台北,還要再換火車才能到淡水,是一段很遙遠的路,至少要花兩天時間,這是現代人開車到機場,搭飛機就到台北的快速行程中很難理解的困難。 投入原住民人權運動 一九五○年代被太平洋海風吹生的胡德夫,父系卑南族、母系排灣族,成長於台東大武山嘉蘭部落。少年時離開父母、家鄉,北上求學,啟蒙了他的音樂和民族自覺之路。 胡德夫不單是歌者、創作者,其實他的作品數量並不多,收集整理可出版約只有三十首歌,重點是他把人生最重要精華時光投入原住民人權運動,幫助族人謀求權益,讓現代原住民族人可驕傲表明自己是原住民,甚至有沾點原住民關係者,都要強調自己是原住民。胡德夫強調,以前沒有人願意承認有原住民血統,能有這樣的結果,是前人努力才有的。但現在年輕人卻忽略這件事,過去二、三十年間,太多事發生得太快,大家只顧往前走而忽略歷史。 一九七○年代初期胡德夫與李雙澤、楊弦等人開啟民歌運動,一九八四年創立「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然而,在那個時代胡德夫為族群和家鄉歌唱的行動,令他嘗到被禁聲的瘖啞苦果。胡德夫的音樂啟發了無數後繼歌者;他的抗議,為台灣原住民族群爭取更寬廣的發聲空間。 「在我剛剛開始創作歌曲的時候,有一些歌的作曲非常幼稚,但也充滿了純淨,我最早創作的那首〈牛背上的小孩〉就明顯帶著這樣的痕跡。那時我還沒有創作的基礎,也根本不識譜,所有的歌都是在腦海中醞釀,在生活中喃喃地形成旋律,再記錄下來,譜寫成歌。我的另一首歌〈匆匆〉也是這樣的作品。」胡德夫說,「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底,一位老朋友陳君天找到我為他寫的一首歌譜曲,這首歌就是〈匆匆〉。」詩人陳君天本業是台灣電視公司的節目部經理,拍了很多記錄兩岸歷史的紀錄片。 一九七○時代,台灣只有三個電視台,即中視、台視、華視。每年春節,三家電視台輪流製作一場新春晚會,再由三家電視台聯合播放。當時新春晚會每年都有一首主題曲,陳君天寫的〈匆匆〉正是準備作為那一年的新春晚會主題曲,「他寫好兩段歌詞及副歌拿給我,要我三天以後譜好曲交給他。但我之前的歌都是在心裡悶了好久才寫出來的,三天的時間根本不夠用,這樣緊迫的時間只好讓我不眠不休地躲在店裡來寫了。」 三天以後胡德夫把寫好的歌交給陳君天,並問他為什麼要寫這樣一首歌當新春晚會的主題曲。陳君天說,以往每年晚會的主題曲都在唱〈恭喜恭喜恭喜〉,既沒有意義也很無聊,而且用閩南語念「恭喜你」,意思變成「打死你」。他想在那一年改一改,今年不要「打死你」這樣無聊的歌,於是寫了〈匆匆〉這首歌,想一改新春晚會的主題歌風格。 如今,這位大半生都在自己故土上流浪,已屆古稀之年的遊吟者胡德夫,回首走過的七十個年頭,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和族群文化淬煉為一篇篇真情至性的散文。每一首民歌作品背後關於雛妓、蘭嶼核廢料、海山礦災、九二一地震等,與當時原住民生存處境深切相關的社會背景,渴望藉由文字向新世代的聽眾與讀者傳遞民歌世代的人文精神。 前一篇文章 【守護台灣】李根政 環保運動者的山林報告 下一篇文章 【大人讀的圖畫書】感受 毛小孩不可思議的療癒力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書市隨筆《水豚工讀生》】不同身分 擔負不同任務【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書頁微光《血汗AI》】人工智慧背後 被忽視的隱性勞工【圖文書《失物博物館》】失去了不會再回來?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