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情畢竟不能取代父母愛,即便再捨不得還是要捨,不能沉溺在「被需要」的虛榮感中。圖/王蓓蓉
文/王蓓蓉
為娘家的高堂老母舉辦九九壽宴,宴席中最引人矚目的焦點,除了神采奕奕的百歲壽星,就是我手中牽著的一對龍鳳胎孫子女。一老兩小,三個人的生肖都屬羊,數一數,整整相差八輪。眼見三歲的雙寶一字一句甜蜜喊著:「阿祖生日快樂!」回首我這幾年帶孫的生活點滴,心頭湧起百般滋味。
台灣進入少子化年代,很多年輕人主張「不婚不生」,我家媳婦卻是希望懷孕,但多年沒有下文。之後下定決心配合不孕症名醫的指令,終於順利做出兩名異卵寶寶,令全家族喜出望外。
雙寶出生前,我這新手奶奶唯恐自己的育兒經驗不適用於育孫,除了報名參加「保母養成班」的課程,閱讀新版「育兒須知」之餘,更添加了現代化的幼兒視聽教材。
當新手奶奶埋頭求知之際,猛然回想起當年把相差四歲的女兒和兒子,交託給身體尚可的公公婆婆,才能夠無後顧之憂地扮演好職業婦女的角色,那段撫育過程前後約七年之久。估計我現在帶兩孫,三年後就可以局部脫手,逐步恢復原先的生活模式,這,算不算占了便宜?
歷史永遠都在重演。當爺奶將香軟的雙寶「北鼻」一人一個抱在懷裡,那種感覺真是樂暈暈、醉淘淘,令人泫然欲泣!雙寶吐的奶味真是香,更換屎尿布不嫌臭,震天哭聲猶如天使的和聲,新手奶奶抱娃抱到網球肘,爺爺牽小手牽到腰痠背疼,兩老再不舒服也甘之如飴。
新手奶奶去學做麵包和各式料理,深怕有害添加物會戕害雙寶健康,要以自家處理的食物悉心餵養才安心;心滿意足地看見心肝寶貝從肥嘟嘟的嬰兒,日漸茁壯抽高,縱使兩老體重減輕不少,也開心地說是帶孫「紅利」,更不要說,反向揉麵的動作,竟治好了疼痛的網球肘呢!
新手奶奶發揮美術專長,在家裡設立白板,排列家族的團體照,讓雙寶可以認親;另設置塗鴉區,可以畫畫也方便玩磁鐵拼圖;大量添購動畫影片供孫欣賞,爺爺夜夜伴讀童書……讓兩孫開心到不肯回自己家,祖孫間的親密感情,已經濃到化不開。
但新手奶奶在網路上查得資訊,發現跟老人家長期相處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比較缺乏安全感,因為祖孫情畢竟不能取代父母愛,充其量只是分擔教養責任。當下自省,即便再捨不得還是要捨,也提醒自己,不能沉溺在「被需要」的虛榮感中。兩孫只是老巢中的過客,時間到了便應回歸自家由父母撫養成人,兩老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就該放手,絕對不能奢望任何一丁點回饋。
想想,如果自己也能遺傳到百歲老母的幸運基因,那麼這幾年的鞠躬盡瘁就不算虛度時光,也是爺爺奶奶送給摯愛雙孫的無價禮物!
(本文由「台北市閱讀寫作協會」提供http:mypaper.pchome.com.tw/medodywang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