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山水禪─佛光山藏經樓。 圖/莊美昭
圖/佛光山提供
文/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治心十法5
●用正念對治煩惱
《心經》云:「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心無罣礙的自在境界,人人嚮往;同樣的,煩惱罣礙,如同人的影子一樣,不相捨離。
如何可以活得心無罣礙?少煩少惱?提起正念可管理各種煩惱。在禪堂參禪打坐時,維那師父常常會提醒提起正念。如何讓心住在正念中,對外境不生迷惑,佛法以四念住,來引導幫助我們活在自在灑脫之中。
四念住的法門: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我們的痛苦執著,大體來說,都是來自我執和我所執,執著自己的看法意見;或者愛著他人,不肯割捨,這些種種的困擾,以致造成許多自他的痛苦。這四念住法門,從身、受、心、法,最為密切,難以割捨的境界對治我們的煩惱。
「觀身不淨」,如摩登伽女執著阿難尊者,佛陀以善巧方便接引他到僧團生活、修行,在佛陀的指導開示下,摩登伽女以觀身不淨,對情愛心生厭離。
「觀受是苦」,人生苦樂參半,偶爾擁有的快樂,卻因世間萬法變幻無常,也會因時空的變化而消失,所以不要太在乎一時心情的起落,凡事,既來之,則安之,靜觀其變。
「觀心無常」,我們的心念隨著外境波動,時好時壞,時善時惡,不要因為一時情緒的起伏,犯下讓自己難以回頭的因緣。
「觀法無我」,了解世間萬物緣生緣滅,任何人都沒有主宰性、自主性,只是依憑各種因緣和合而成,緣聚成生,緣散則滅,就能隨遇而安,隨緣自在。
遇到境界,逃避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唯有提起正念,才是究竟之道。有一位學僧請問洞山禪師:「寒暑來時,如何躲避?」洞山禪師回答:「何不向無寒暑處去?」學僧再問:「如何是無寒暑處?」洞山禪師道:「寒時寒殺闍黎,熱時熱殺闍黎。」學僧不解的再問:「你不是說到一個既不寒又不熱的地方,為什麼又寒殺熱殺呢?」洞山禪師泰然一笑:「寒冷時用寒冷來鍛鍊你自己,熱惱時用熱惱來鍛鍊你自己。」
《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畫,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生。」這世間的千差萬別,好壞順逆,無不從我們的起心動念而來,因此,透過四念住的法門,讓我們常保持慈悲、真誠、勤勞、樂觀、與人為善的正念,善緣好運自隨之而來。
「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正念,就是我們人人心中那盞佛性的光明燈,只要將心中的燈光點亮了,不管走到哪裡,光明都會跟著我們,人生便沒有黑暗,再多的困難,都不怕,因為,有佛法就會有辦法。
●用願力對治習氣
「煩惱易改,習氣難除。」行為養成習慣,習慣成為自然,一旦變成根深蒂固的習氣,則生生世世難以去除。比方,像已經證悟阿羅漢的大迦葉,聽到音樂仍舊會不自覺的起舞;佛弟子憍梵波提吃完飯後,嘴巴常常咀嚼不停。這些都是因為過去世殘留的習氣,影響到此生的原因。
其實,習慣有好、有壞,好的習慣,如勤勞、誠信、謙虛、禮貌、忍辱等,都能增長我們的道德慈悲,廣結善緣。相對的,像傲慢、懶惰、散漫或者性格多疑的壞習慣,則會造成我們人際關係的障礙,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困難。
煩惱習氣,和業力一樣,影響來生與後世。因此,佛陀將「業」比喻為「如種」、「如習」,說明在無常的定律下,業力習氣能三世相續,輪迴不已,所以往生的三個要素,隨重、隨念、隨習,也是重要的關鍵。所以,平常養成正面、樂觀、積極的習慣,影響我們生死事大。
雖然人人都有一些與生俱來的習慣,但是,佛教不是宿命論者,主張人人都可以透過因地上用功,人我互動的結緣,來改變習慣、性格,進而改善我們的人生。
如何不受煩惱習氣的束縛?更進一步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呢?首先就是發願,透過發願──下定決心來革除自己的習氣,就像在心田上,播下了一顆好的種子。
佛陀如良醫,應病與藥,佛教因而有各種不同的法門,來對治我們眾生的煩惱,幫助我們轉迷為悟,轉習氣為正氣。但是,常常有很多人,說時似悟,對境生迷,看到別人修行有成,自己也心生羨慕,但是自己卻只能望而興歎,自愧不如,這其中成功的關鍵,就是「發願」,發願的人下定決心;發願的人,目標明確;發願,可以幫助我們度過習氣的難關。
如我在《佛光菜根譚》所云:「消得一分習氣,便得一分光明;除得十分煩惱,便得少分菩提。」要改變不好的習氣,就要能養成好的習慣。因此,在發願之後,八正道可以做為我們的依循和指導。
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靠立志、發心、願力來成就的。像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發出「若不成佛,誓不離此座」,最終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地藏菩薩以地獄為道場,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發心建設無憂無慮的西方淨土,藥師佛的「十二大願」給現世的人們帶來消災延壽,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的悲心等,都是靠菩提願心來圓滿功行的。
如《勸發菩提心文》云:「心發則佛道堪成,願立則眾生可度。」一個人自覺不好的習氣障礙自己的進步以及未來的前程,為了加強自己改變的決心,實踐的動力,經由發願管理負面的習氣,給自己設定願景、目標,人生一旦有了方向,就不容易為習氣左右,就是過程很千辛萬苦,他也會想辦法去克服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