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昨天宣布啟動四處「金磚級」公有土地都市更新案,包括基隆港火車站「觀光商旅中心」、台北市華光社區「金融園區」、台北市南港舊鐵道沿線「創意智慧廊帶」、高雄市台鐵及臨港沿線「綠帶交通樞紐」,年底完成都市計畫變更審查,明年初正式公告招商。預估將帶動數千億元產值,為房地產巿場投下一顆震撼彈。
在野陣營和業界對這項政策貶褒不一。國親兩黨立委批評政府為了選舉而大規模釋出公地,只會加速土地炒作,圖利大財團,對一般人民生活並無幫助;房地產業者則視為大利多。
這次釋出的大面積國有地,不少是台鐵用地。將來變更為商業區開發後,增值潛力可觀。以高雄臨港區台鐵用地為例,估計就達上百億;台北市南港鐵路區域也會大漲,對長期受困於財務的台鐵不啻是一場及時雨。
都市更新案和素地、生地開發不同,因地上已有既成建築和居民,產權零散,牽涉的法規和人際糾葛也複雜,如果拿捏失當,就可能引起強烈反彈。有些舊市區更因夾有古蹟老樹等依法必須保護的文物,益增困難度。
台灣地狹人稠,都市化過程快速,人口大量湧入都會,造成周邊城鎮人口暴增,早已超過都市計畫容納量,加上缺乏有效管理,以致建築物零亂醜陋,巷道橫七豎八如迷宮。如台北縣板橋、中和兩大縣轄市,百萬人口大多是中南部移民,在發展過程中,建商只顧搶建圖利,造成許多無尾巷。為了美化市容、便利交通以及提升生活機能和公共安全,台灣有不少老舊社區和死角,應該透過都市更新加以改善。
陳水扁總統早在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就指示成立三百億元的「中央都市更新基金」;民國九十四年,全台首件公辦都市更新案—板橋台鐵舊宿舍改建住宅大樓動土。同年十一月,政府公布了五十處優先推動更新地區,這次行政院宣布的四處「金磚級」都市更新案,亦在其中。
去年四月,「都市更新條例修正案」通過,實施都更的建商可優先承購都市計畫範圍內的公有土地;當時板橋市明翠里長推動都市更新案曾轟動一時,不料參與該項都更案的台開公司,因總統親家父子涉入內線交易,引發外界質疑而擱置。去年五月,前營建署長因承辦都市更新及污水下水道不力而下台,繼任者立即核定要在今年底前完成七處公辦都市更新,政府並於去年七月實施「都市更新事業優惠貸款要點」,解決民間都市更新投資人籌資問題。
都市更新已籌畫多時,只因土地整合困難,進度緩慢。這次行政院挑選優質精華國有地,由政府進行地上物整合、取得地權和周詳規畫,然後再招商開發。以目前企業看好台灣下半年景氣的有利氣氛下,應可吸引財團和外資搶進。但政府決策必須圖謀人民最大福祉,推動時應兼籌並顧,做好妥善配套,以免良法美意反而淪為帶頭炒樓、惡化貧富懸殊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