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面上有一本暢銷書《不生病的生活》,不但被擺到書店的醒目位置,網路上也有書摘在轉寄。筆者初看這本書時,深深折服於作者「新谷弘實」醫師的傲人成就,感覺到自己真是渺小而卑微,但是細看書中內容後,卻總覺得許多論點都有說不出的問題。
終於在六月下旬,某大報的社論出現一篇「《不生病的生活》誤導大眾」的文章,作者郭家芬為美國營養生化學博士,她從生化學的觀點反駁了書中有關「多喝牛奶容易骨質疏鬆」、「大量攝取富含酵素的食物是健康的關鍵」以及「動物胺基酸會使血液變酸」的論點,用符合科學精神的理論指出新谷先生推論錯誤的地方。
筆者非常贊同郭博士的說法,的確,新谷弘實在書中經常以「我認為」、「我推測」等理由推翻醫學界長期以來認知的事實。在科學和醫學領域中,任何理論都要有實驗數據來佐證,而且這些實驗一定要經得起反覆驗證,這就是「實證醫學」的精神所在。不是個人「相當然爾」就可以大放厥詞。寫科學文章不是寫小說,有多少證據才能說多少話,這是所有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共同的認知。
以筆者的專業來看,書中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說法也大有問題,新谷先生認為:「如果就寢前胃裡有食物的話,身體躺下時,胃裡的食物就會升至喉部。」事實上在正常的情況下,食物進入胃部以後,食道和胃交界處的括約肌會收縮以防止食物從胃部向食道逆流,括約肌的收縮力量很大,除非服用藥物或患有某些疾病,食物是不會逆流的,怎可能一躺下食物就會升到喉部
,新谷的說法真令人訝異。
另外,新谷弘實認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是「氣管為了阻止空氣以外的東西進入,使呼吸道狹窄,就會導致呼吸停止。」事實上,氣管阻止空氣以外的東西入侵不是靠收縮氣管使呼吸道狹窄,而是靠會厭軟骨的閉合,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也不是因為呼吸道收縮,而是因為懸壅垂和軟顎的後移以及舌根肥大向咽壁靠緊而堵塞的。
在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的肥胖問題上,新谷說:「就寢前進食會分泌大量胰島素,胰島素能使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都變成脂肪,因此,在就寢前吃比較容易發胖」事實上會不會胖和什麼時候吃食物沒有關係,而是由一天的總熱量來決定。如果一天只吃一餐熱量又不高,就算是在睡前吃也不會胖,反之,睡前四小時完全不吃東西,卻在四小時前大吃大喝,這樣能不胖嗎?「不生病的生活」和「挖鼻史」一樣都是屬於「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著作,在喜新厭舊譁眾取寵的年代特別受到歡迎。暢銷書在無意間誤導了社會大眾,真是令人遺憾。(本文作者為景升聯合診所院長、耳鼻喉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