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的祇洹精舍中,為大比丘眾們說法。
圖/李姿瑩提供
文/書緣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的祇洹精舍中,為大比丘眾們說法。
當時國中有一位長者,妻子懷孕,滿月之後生下一女兒,相貌端正美好。在她出生時,身上有細軟白㲲裹在身上隨著她出生,父母覺得怪異,就請來相師占相。相師說:「大吉啊!這女孩有大福德。」於是為這女孩取名作叔離,意思為白淨。
叔離慢慢長大,身上的白㲲也隨著身體長大。叔離生來偉奇美好,遠近紛紛來求娉,父母心想:「女兒已經長大,應該為她找一個適當的夫家。」就請工匠師為她作瓔珞寶飾當嫁粧。
叔離問父親:「鍛造金銀要作什麼呢?」
父親說:「你已經到了該婚嫁的年紀了,所以作瓔珞寶飾給你當嫁粧。」
叔離告訴父母:「我想出家,不願意嫁人。」
父母疼愛,不想違背叔離的志願,就派人出外尋找白㲲回來,打算製作出家五衣。叔離看見後,又問:「父母這是要作什麼?」
父母說:「你要出家,所以要為你作出家衣。」
叔離向父母說:「我從出生以來,身上就已經有白㲲可以作為出家衣,不必再另外製作。只請求父母可以讓我到佛陀處出家!」
父母帶著叔離來到佛陀面前,叔離頭面伏地作禮,求請出家,佛陀言:「善來啊!」於是叔離頭髮自動脫落,身上所著的白㲲成為出家五衣。佛陀將叔離交付給大愛道,成為比丘尼。叔離精進辦道,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阿難問佛陀:「叔離比丘尼過去世修了什麼功德,出生在長者家,出生時,身上白㲲同時俱生,出家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告訴阿難:「注意聽!好好思惟!我今天為你宣說。」
阿難回答:「是的,請佛陀開示!」
佛陀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毗婆尸佛出世,有許多弟子弘揚教化眾生。當時國王臣民大設供養,作無遮大會,有一位比丘常在外遊行教化,勸說大家布施,並前往聽聞佛陀說法。那時有一位叫作檀膩伽的女人,夫婦二人非常貧窮,只有一塊布㲲,如果丈夫披㲲出門,檀膩伽就裸身在家,坐在草席上;如果檀膩伽披㲲出門,丈夫就裸身坐在草席上」。
「勸化比丘有一天來到這貧女人家,勸化說:『佛世難值,經法難聞,人身難得,你應當前往聽法,你應當要布施。』並且廣說慳貪布施之果報。」
「檀膩伽對比丘說:『大德!請你稍等。』檀膩伽返回家中,對丈夫說:『外面有沙門勸我要去見佛,聽法布施。我們因為過去不布施,所以今世貧窮,現在要用什麼作為下一世的資糧呢?』」
「丈夫回答:『我們家如此窮困,就算有心布施,但要用什麼東西布施呢?』」
「檀膩伽說:『因為前世不布施,今世招致困苦,今世如果再不種福田,將來會到那裡去呢?你聽我說,我今天一定要布施。』」
「丈夫心裡想:『妻子也許有什麼私財吧,我就聽她的。』就答應說:『你想布施就布施吧。』」
「檀膩伽馬上說:『我想要將這布㲲布施出去。』」
「丈夫說:『不行。我和你只剩這一布㲲,要靠著它出門討生活才能活命,如果布施出去了,不就只有等死了嗎?』」
「檀膩伽回答:『人從出生後就有死亡,布施與不布施,一樣都會死。我寧願布施而死,至少來世有希望;如果不布施而死,我們後世將會更加困苦。』」
「丈夫聽完,歡喜的說:『是啊,就是死也要布施。』」
「檀膩伽立即出到門外,對比丘說:『大德啊!請你跟我上到屋子邊,我有東西要布施。』」
「比丘說:『如果想要布施,你可以當著我的面布施,我會為你祝願。』」
「檀膩伽對比丘說:『我只有身上這唯一的布㲲,裡面沒有其他衣物,所以不適宜在這裡脫下,請你跟我到屋子旁邊吧。』說完便進到屋內,將布㲲脫下,在門邊將布㲲交給比丘。比丘為夫婦二人祝願,將布㲲拿到佛前。」
「佛陀看見比丘拿布㲲回來,對比丘說:『比丘啊!你將布㲲拿來。』比丘布㲲呈給佛陀,佛陀親自用手接受。」
「這布㲲非常肮髒汙穢,國王和所有大眾心中非常嫌棄,心想佛陀為何要接受這肮髒汙穢的布㲲。佛陀知道大眾的心念,告訴眾人說:『我觀看這場清淨無遮大會中布施的所有人,沒有能勝過布施這布㲲的人。』大眾聽了之後,全都惶恐不安。」
「王夫人心中生起歡喜,將身上莊嚴的瓔珞、寶衣,送給檀膩伽;國王也心中欣悅,將身上的衣服脫下,送給檀膩伽的丈夫,並命令檀膩伽夫婦一起參加無遮大會。毗婆尸佛為大眾說微妙佛法,與會大眾聽法得度的人非常多。」
佛陀告訴阿難:「想知道當時的貧窮女人檀膩伽是誰嗎?就是今天的叔離比丘尼。由於當時以清淨心布施布㲲,九十一劫以來,所生之處,都與白㲲同時出生,隨心所意,從沒有缺少;因為當時聽聞深妙佛法,發願求解脫,今世可以遇到我,證得阿羅漢。所以你們應當要精進用功,聽聞佛法,廣行布施。」
佛陀說法後,許多人聞法證道,無不歡喜,頂戴奉行。
──節譯自《賢愚經.貧人夫婦㲲施得現報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