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35

星雲大師 |2018.11.22
2005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舉辦的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每年皆有來自世界各地大專院校青年上山體驗人間生活禪。圖為清晨於佛光山接引大佛前進行千人山水禪。圖/佛光山提供

文/星雲大師
弘法系列 26
●六度的管理 2
一個人就算擁有再大的權力,可以用刀槍打死別人,但是打不死他的精神;縱使可以毀滅別人的身體,但是毀滅不了他的精神世界。所以,世間上的人,不要想用一時的權力、財力、勢力來打倒別人,要知道這些都是過眼雲煙,真正的力量是「忍」。

忍辱

世間上最大的力量,是喊聲震天嗎?不見得。是槍炮子彈嗎?不見得。是地動山搖、狂風暴雨嗎?也都不是。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只要一忍,天下萬事休,再兇悍不講理的人,遇到忍辱的人,也會為他所折服。

有句諺語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還只是消極的忍。積極的忍,是主動排除困難,幫助冤家仇敵,讚美厭惡之人,你能有這樣的雅量,在處事上,必有不可思議的成就。

忍有三種層次: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又或者稱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此處說的則是「耐怨害忍」。

一個人就算擁有再大的權力,可以用刀槍打死別人,但是打不死他的精神;縱使可以毀滅別人的身體,但是毀滅不了他的精神世界。所以,世間上的人,不要想用一時的權力、財力、勢力來打倒別人,要知道這些都是過眼雲煙,真正的力量是「忍」。

五代時期,宰相馮道是一位很有修養、很能忍耐的大人物,可是與他同門的副宰相和凝,則是一位修養不足、行事衝動的人。有這麼一則趣談:

有一次,馮道買了一雙皮鞋,和凝一見,就說:「哎喲!你買了新鞋子啊!」跟後手指就指向他的一隻腳,問:「你這鞋子多少錢啊?」馮道說:「九百塊。」和凝一聽,勃然大怒,轉頭立刻就罵他的部下,說:「你豈有此理!人家馮相爺的鞋子才九百塊,你怎麼替我買了一千八百塊?」沒想到,這時馮道再把另外一隻腳伸出來,緩緩地說:「這一隻也九百塊。」

逞匹夫之勇的人,容易發怒,不算是有力之人。佛經裡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做為一個領導人,要做有力大人,要能忍人所不能忍,要能為部下擔當很多的責任,為他人解決很多的問題,要有「苦難由我來當,富樂讓你們來享」的胸襟。能有這種忍耐的修養功夫,還怕萬眾不歸心嗎?

精進

「精進」在管理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管理講究一切事情要有成長、發展,要順利、安全、獲益,如果執行的人不精進,遇事消沉處理,如何能辦成?因此,唯有精進,今日事今日畢,才能向上發展。

精進就是勤勞,所謂「勤有功,戲無益」,鳥兒尚且要早起,才有食物吃;黃金隨著潮水流下來,也得要人起早去撈起;葡萄架下的黃金,如果不去挖掘,又如何能發現?舉凡這些,在在都是說明勤勞才能有所得。

佛教說精進有四種:一、未做的善事,要努力精進地去做;二、已做的善事,更要勤勞,加緊地去做;三、未做的惡事,要用心用力將它袪除,不讓它發生;四、已做的惡事,要懺悔改過,不再去做。

當今的領導人管理屬下,總要他們能夠勤勞、努力,但是勤勞、努力,並不是說我就要命令你、要求你,命令、要求只能收得一時的服從,難以得到長久的配合。因此,最好是身教重於言教,尤其要讓屬下知道工作的目標和意義,知道事情與自己的關連性。

人有個習性,是別人的事,就會推諉敷衍;是自己的事,就很熱心熱忱。縱觀有的人在大公司裡雖然已經擔任高級職員,但是每天卻馬馬虎虎度日;有的人雖然只是開設小飯店或者擺地攤,卻每天起早待晚,認真工作,就因為他覺得「事情與我有關」,是自己的本分事,所以努力去做。

由此就要講到「信仰」對管理的幫助。有的人或者因為信仰因果關係,知道事情環環相扣,就不會隨意敷衍;有的人或者因為信仰目標願景,為了達到目的就會努力不懈。一般人工作,總愛計較有多少假期、賺多少薪水,天天都在盼望著放假、加薪,假如你能事先給他了解工作的意義、發心的重要,人生有了標的,自然地他就會願意付出,也就容易達成事業預期的目標了。所以,要增長人的「精進」,首先要滿足他的需求。

過去台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訪問我,開門見山就說:「我們在家人工作,都要求要有多少假期,而且愈多愈好;都要求要有多少薪水,而且能增加更好,反倒是對於工作的成果卻不計較。相對地,我看佛光山的出家人,既不放假,也沒有薪水,每天又是那麼忙碌,但是大家卻都認真勤勞,甚至到了晚上加班挑燈夜戰,也毫無怨言。這一股力量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一聽,覺得沒錯,事實就是如此,便告訴他說:「社會人士在『有』裡面生活,當然希望要有假期、要有薪水……一切都要『有』;出家人在『空無』裡生活,凡事講究無相布施、無我度生,不計較自己的利益,因為不想要假期、不想要待遇,做事就做得更熱忱,不必人家命令就會自我發心、自我精進,當然事情也就容易有成果了。」湯教授聽了我的話之後,感覺到似乎懂又似乎不懂。

總之一句,在佛光山的人可以比別人更加倍努力工作,就是因為他不計較假期和待遇,他計較的是「我是為信仰、為大眾、為常住而做、為社會而服務,所以我要努力以赴」。所以,如果每個人都能「不要而做」、「不要而有」,到達這個程度,事情的進行也就會非常順利了。

禪定

禪定之於人生,倒不一定是要你去修行,追求了生脫死,也不是要你端身正坐,老僧入定,只希望你能擁有一點禪定的修養,凡事不要那麼毛躁、衝動,要能周全計劃、深入了解,所謂「動如狡兔,靜如處子」,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一如,必能成事。

禪定的重要,比方前線發生戰爭,將軍領導部隊前往應戰,假如他沒有一點定力,慌慌張張,怎麼能指揮大軍呢?又例如一場球賽,還沒有開打,球員就緊張不安,怎麼能把球打好呢?因此,所謂「定力」,就是在狂風暴雨中,我能安然若素;雖千萬人,吾往矣,我無所懼畏。

過去泰國有一座工廠,規定員工每天早上八點鐘上班時,大家先不急著工作,利用半小時誦經、打坐。有人就說:「這不是很浪費時間嗎?」但是據廠主說:「這不但不浪費時間,還增加了工作效率。因為每個人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沉澱、修煉,不僅加強了解因果關係,也學會了紓解情緒的方法,工作起來就都特別有效率。」

因此,禪定的修行,運用在管理學上是很有效用的,你信不信佛教是一回事,但是你要想創立事業,對於禪定的修養是不能沒有的,禪修可以養成性格穩重,增長氣度修為,對人對事不計較,精神旺盛、心思縝密、態度安詳,具有種種的好處。(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