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地址的學校】悲喜交集的送行

文/趙莒玲 |2018.10.31
1706觀看次
字級

文/趙莒玲

大營盤學校陳丹老師家的老公公(丈夫的父親),在西昌過世。我前往老師辦公室了解情況,順便詢問送禮習俗。

走進辦公室,看見五、六位老師,邊聊天邊從衣褲口袋或皮夾裡取錢,遞給坐著寫名冊的程丁林老師。我不明究裡,湊近問:「你們在幹嘛?」周堂玲老師開門見山回應:「交陳丹家老公公的『份子錢』啊!」

奠儀、訃聞,沒聽過

什麼是「份子錢」?這一問,在場所有人都爭相說明此一習俗。我聽了半天,才理解這是中國民間習俗和傳統,即相識的親朋好友家有紅白喜事都得「趕禮」,而禮金就稱之為「份子錢」。

「那送陳丹家的份子錢,就是奠儀囉。」我正自言自語時,站在一旁的葉如翠老師,突然蹦出一句:「什麼是『奠儀』?」我愣住兩秒後,說:「就是親友家有喪事,送禮的『白包』。對了,請問越西縣城哪裡有賣『奠儀袋』?」她一臉茫然的搖搖頭:「還真沒聽過。這裡不興此道。」無奈下,我只好跟著那些老師一起交公訂價的兩百元人民幣「份子錢」。順帶一提,這裡喪事趕禮,不忌諱單雙數。

陳丹家老公公的葬禮在西昌舉行。有天,我碰到雷麗老師,隨口問在哪天舉行?她想了一下說:「沒問。」我直覺的提醒:「看訃聞就知道啦。」她反問:「什麼是訃聞?」我驚詫地回答:「就是向親友報喪,附上往生者事略、孝子孫名字以及舉行公祭和家祭時間等訊息的白帖。」聽完,她斬釘截鐵地說:「越西這裡的孝家,都是親自登門向長輩通報,以及透過電話連繫親友,然後奔走相告,從來沒在發訃聞,也沒舉行公祭和家祭之事。」

我真的傻眼了。心想,或許是年輕一輩比較不曉得中國古老傳統,轉而向女生宿舍管理員童阿姨確認;豈料,她的講法跟雷麗一致。不過,她熱心地補充了一些越西報喪的細節:家裡長輩過世,孝子得親自到家族長輩家報喪。同時,還要送去長輩們前往祭拜靈堂時,需要包在頭上「帶孝」的「白帕」(兩人用一丈五的布);其他親戚則以電話通知,平輩和晚輩去祭拜時,頭上也得包「白帕」帶孝。

陪孝家守靈,湊人氣

兩天後的早上,我看見陳偉、余浩、程丁林等三位老師,搭羅桂平校長的車進校。四人下車後,兩眼惺忪像熊貓。我故意嘲弄他們前晚是否玩通宵?羅校長嚴肅地解釋:「我們昨天從越西開車到西昌陳丹的老公公靈堂,陪著守靈。今天凌晨才開車返校上課。」這會,我才知道有「陪守靈」風俗。

午餐空檔,和葉如翠提及「陪守靈」一事。「這很正常啊!」她呵呵大笑說:「我們這裡只要交情深厚或關係特好的朋友,都會在孝家送往生者『上山』(出殯)的頭兩個晚上,抽空前往靈堂湊人氣,陪孝家吃喝、擺龍門陣、打牌。」她以西昌市殯儀館為例,經常一個晚上有十多家孝家,在館外空地搭棚設靈堂;一群群人在旁守靈,一眼望過去,喧譁嘈雜。

一星期後,葉如翠轉告我周末到縣城「人和樓」餐廳,陳丹請所有出份子錢的人吃「九大碗」。

懷著弔唁的心情,依約前往。按地址找去,看到紅磚壁上鑲嵌「人和樓」三字。穿過一道拱門後,我以為走錯餐廳了,因為眼前的餐廳裡外掛滿喜宴的彩燈。

直到陳丹向我招手,我才確定無誤。但是心裡還是覺得有點奇怪。

從旁打聽,知曉原來是昨晚辦婚禮,彩燈趕不及卸下,陳丹個性大剌剌,不以為意。踏進餐廳,熱鬧哄哄,宛如辦喜事,梭巡四周賓客,穿著打扮五彩繽紛,看得我兩眼發直。

後來得知:越西當地只要往生者「上山」後,孝家就不再帶孝,一切恢復正常作息。看來,反倒是我大驚小怪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