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蘭陽之鎖北關之美

文/張廷鋐 |2018.10.29
2721觀看次
字級
外甥以逗趣的姿勢與蘭陽博物館合影。圖/張廷鋐
於蘭陽博物館內遠眺龜山島。圖/張廷鋐
蘭陽博物館內的搶孤微展。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北關,一個位在宜蘭的地名,因位處山與海的夾峙之處而有「蘭陽之鎖」的稱號。早在清嘉慶年間即因地勢險要而由台灣府撫民通番通判高大鏞上書清廷以建關隘。

北關因北通三貂角、南可達烏石港,成為宜蘭當地的咽喉要道,歷代以來皆為戰略要衢,乃固守蘭陽之門戶;直至日治時期,因鐵道與公路的建設而將關隘拆除殆盡,以致今日全無遺跡可循。但,頭城分駐所興建期間曾於當地挖掘出古砲兩座,而且古砲砲身清楚落款:「清嘉慶廿二年所鑄」,因而足可見證北關建城之史。

北關,一個在地理課常常聽見的地名,與龜山島僅以一水之隔因而可以飽覽龜山島的全貌。前年農曆六月與家人遊歷北關,五點多即駕車抵達,往東方一望,龜山朝日的美景盡入眼簾;隨後於潮境公園享用早餐,配著節理規則的豆腐岩與家人訴說著垂直的節理易受風化、侵蝕的特性,在東北角實為常見。食畢,往附近的海蝕平台遠望,東北角常見的海蝕凹壁、海蝕門已不足為奇,因差異侵蝕而成的單面山乃是此地最顯著的「地標」;只是再往視線盡頭延伸,隱約可以看見遠方有著一幢建物與單面山相似,因而驅車前往。

擁有單面山、豆腐岩、海蝕平台等豐富地景的北關,宜蘭縣府早在民國七○年代即有籌建一所屬於宜蘭在地博物館的想法,於在民國八○年代歷經各方討論並與當時的台灣省政府教育廳著手籌設,隨後在民國九十三年動工,期間歷經整地、灌漿、主建築上梁而逐漸完工,以單面山為外觀的蘭陽博物館於民國九十九年正式開館。蘭陽博物館內館藏豐富,許多展物乃是博物館興築期間承接各地的古物而來,與家人到博物館之際恰逢「鸞堂文化展」、「頭城搶孤微展」,看展期間與館員攀談,得知館方每隔一段時日即以海洋文化、在地特色與文化為主軸而更新展覽。

一趟北關行,雖然無法親眼領略古早的關隘之美,卻可以看見位居地理要衢的北關的美;一趟北關行,飽覽龜山島的奇景,更領略太平洋的美,無意間遠望更可能發現鯨豚蹤跡;一趟北關行,可以賞單面山、凝視豆腐岩、遠望海蝕平台、見證大自然力量的浩瀚無垠。

玩得倦了,更可以進入以單面山為外型的蘭陽博物館,展館雖小卻能帶領入館者領略蘭陽之美,靜靜地坐在展館內品味館藏,除了增廣見聞更可以讓暑氣全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