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社區國小當交通導護志工近二十年,學校老師都知道我喜歡接近大自然,關心生態。因此校園裡發現什麼蟲、鳥、動物,都會告知我。 圖/余曉梅
文/余曉梅
我在社區國小當交通導護志工近二十年,學校老師都知道我喜歡接近大自然,關心生態。因此校園裡發現什麼蟲、鳥、動物,都會告知我。
校園裡有幾棵樹齡數十年的老榕樹,盤根錯節的樹枝上,每年都會有綠繡眼、白頭翁……等鳥類在樹上築巢,而最吸睛的是領角鴞(貓頭鷹的一種),因此被師生選為「校鳥」。
領角鴞為留鳥,屬保育類,是台灣分布最廣、最常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因此也被歸類為鄉土鳥種。在夜晚、清晨的公園、行道樹上,常能聽到牠咕─咕─的可愛叫聲。
領角鴞不會築巢,都是利用大樹的樹洞或樹幹凹處來生蛋育雛(所以常發生雛鳥落巢)。也因此校園中那幾棵盤根錯節的老榕樹,就成為其每年育雛最理想選擇。
雖然領角鴞每年都會在校園老榕樹上育雛,但因其為夜行性,白天都棲息在枝葉繁茂處,因此常只聞其聲不見其蹤,幸運的話也只能在茂密枝葉中窺見部分身影,但這已足夠讓大家高興不已了!
暑假期間我爬了土地公嶺下山後,在市場買了早餐走進校園榕樹下涼亭,剛坐下拿出早餐,便聽到咕─咕─聲,我尋聲望向另一棵大榕樹,哇!兩隻領角鴞就蹲在一處毫無遮擋的樹幹上,兩對大又圓的眼睛瞪著我,我反身飛奔回家拿相機,途中我向各種神明祈禱,拜託祂們能留住牠們。
丟下早餐,取了相機,再以跑百米的速度奔回榕樹下,謝謝眾神!兩隻都還在原地,其中一隻大概等得不耐煩,閉上眼睛睡著了。我氣喘吁吁快速連拍了數張,覺得自己真幸運。
領角鴞雖模樣可愛,但畢竟牠屬於猛禽類,在食物鏈中是高端物種。麻雀、綠繡眼、白頭翁、老鼠、青蛙等,都是牠捕食的獵物。
也因此領角鴞居住的地方,也可以作為環境指標,因為能夠讓領角鴞居住生存的地方,一定有著許多其他生物,一個能讓多樣生物生存的環境,也代表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