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吉安大圳 生態之旅

文/余曉梅 |2022.11.19
4009觀看次
字級
紫色野花與落羽松美景。圖/余曉梅
吉安大圳。圖/余曉梅
公園水車。圖/余曉梅
公園生態池中的蟾蜍蝌蚪。圖/余曉梅
雲山水夢幻湖。圖/余曉梅
公園小橋流水。圖/余曉梅

文/余曉梅

吉安大圳是花蓮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水圳,水源來自中央山脈奇萊山下的木瓜溪。日據時期稱為「吉野圳」,是為了當時日本移民「吉野村」(現吉安鄉)的農田灌溉而開鑿,於大正二年(1913年)完成引水工程。

台灣光復後因墾田面積擴大,於1945年辦理第二次擴建,引台電初英發電廠的「尾水」匯入。除農田灌溉也供應花蓮地區部分民生用水。

古風水利生態步道

當年負責來台勘查的日本技士錦織虎吉,見木瓜溪水量豐沛,因此在勘查報告書中形容木瓜溪水「取之不絕,用之不尽」。如今這「不尽」二字被拓印立碑於步道旁。

由於「不尽」的「盡」是用草書簡寫,因此很多人把它錯念成「不冬」,還解釋為:從寒冷的日本來的錦織,認為台灣氣候溫和,不會有冬天之意。

生態步道賞心悅目

在「不尽」的石碑下方有個「減能井」,那是為避免台電初英發電排出的尾水,在匯入吉安大圳時造成沖激。從步道階梯往下游走,可見左邊從「減能井」涵洞排出的尾水,很平緩的匯入吉安大圳。

水利生態步道至吉安大圳分水閘門約20分鐘,步道旁植有各色花木,走來相當賞心悅目;閘門上有座椅可供休憩、賞景,還有吉安大圳的簡介石碑。

自行車道農家風光

充滿田園風光的初英自行車道,騎車、步行兩相宜。沿途除有嘩啦啦的水聲相伴,還可觀賞「跌水階」形成的瀑布景觀、一畦畦綠油油的高麗菜、一行行剛種下排列整齊的香緣瓜(龍鬚菜的果實)、以生態工法築成的素樸石牆,還有農家養的蘆花雞。這濃濃的農家景象與田園風光,時光恍如回到了從前。

走入初英親水公園,除了有大片如茵的草坪,還有步道、休憩涼亭、古樸水車、小橋、流水、生態池、各類水生植物等;從吉安大圳引進的溪流清澈見底,以生態工法築成的溪床,不僅減少對生態造成傷害,也提供生物一個安全生存的家與環境。

公園加步道慢慢遊

在這裡可以悠閒的在步道漫步,靜靜的坐在小橋上賞景、聽小溪潺潺水聲,看昆蟲、魚蝦在石縫中進出,觀察生態池中的蟾蜍蝌蚪(顏色比青蛙黑又大)在水生植物中穿梭;更可以在綠茵中追趕跑跳、放風箏、丟飛盤,享受親子同樂。

從水利步道至親水公園,沿途道路平緩,慢慢走約只需兩個小時;在生態園區旁還有條落羽松親山步道,都很適宜全家老少同遊,既可享親情又可認識人文、親近自然生態,真是一舉數得。

除了這兩條步道,也可順遊鯉魚潭、夢幻湖、慶修院、菸樓等名勝、古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