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裁人生長河中的微光

文/黃筱威 |2018.10.21
5056觀看次
字級
《布的搖籃曲》、《隨光轉動》是兩部精采的圖畫傳記,主角都是出身法國的藝術家。圖/步步出版、維京國際提供
《布的搖籃曲:路易絲.布爾喬亞的編織人生》 作者:艾美.諾瓦斯基(Amy Novesky) 繪者:伊莎貝爾.阿瑟諾(Isabelle Arsenault) 譯者:柯倩華 出版社:步步 圖/步步出版、維京國際提供
《隨光轉動:亨利.馬諦斯的虹彩之舞》 作者:佩特莉霞.麥拉克倫(Patricia MacLachlan) 繪者:海德莉.胡柏(Hedley Hooper) 譯者:宋珮 圖/維京國際提供

文/黃筱威

一般以文字為主的名人傳記,篇幅往往超過十萬字,如果以圖畫書的形式作傳,只有三四十頁、一兩千字的空間可以發揮,似乎是件困難的任務。然而,這也正是選材的自由之處:不需要交代所有細節,把焦點放在人生長河中的幾個微微發光處,可能更容易看見迷人的風景。

同在今年六月出版的《隨光轉動》、《布的搖籃曲》,就是兩部精采的圖畫傳記,而且主角都是出身法國的藝術家。兩部作品的圖畫風格、敘述方式大不相同,敘事重點和選材原則卻很一致;作者選擇的媒材和畫風並不是直接複製傳主的創作,卻能讓讀者清楚辨識藝術家的作品特徵,並且由這兩位藝術家身上,見證童年的成長環境和母親的生活言行的重大影響,所以把目光集中於此。

線條代表不同階段

《布的搖籃曲》的主角是台灣讀者比較陌生的女性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你可能見過她的代表作巨型蜘蛛雕塑,卻不知道她的名字。不過,能帶領不熟悉傳主的讀者進入她的創作世界,正凸顯這部傳記的高明之處。

從封面開始,圖畫作者阿瑟諾四處纏繞的手繪線條,便緊扣著書名「布」的印象,並貫穿布爾喬亞與「編織」密不可分的一生;開頭、中段和結尾三次出現的河流分別由不同的線條構成,巧妙地讓讀者感受到河流在主角各個生命階段的不同意義,是繪者別具巧思的地方。而深深淺淺的紅代表與溫暖母親有關的種種,深深淺淺的藍則是迷惘、裂痕或傷痛。

文字作者諾瓦斯基寫過好幾部女性藝術家的傳記繪本,包括芙烈達.卡蘿、喬治亞.歐姬芙等,擅長描述具體事物來比喻人的感受,她的敘述將蜘蛛的編織者形象和布爾喬亞母親的影響緊密結合:編織既是修補也是創作,在書中更暗示了家人之間的關係與糾結,最終讓我們理解,對布爾喬亞來說,編織是使一切圓滿的方式。

藝術家養成的背後

相較於《布的搖籃曲》的細膩交疊,以亨利.馬諦斯為主角的《隨光轉動》就寫意瀟灑許多。圖畫作者胡柏花了好幾個月研究馬諦斯的作品之後,決定採用版畫的形式,剪裁硬海綿和紙板、印出圖像再以電腦修飾,為近似野獸派風格的飽滿色塊帶來更多層次,也呼應馬諦斯晚年的剪紙創作。

但最令我讚歎的還是文字,每一頁只有簡短的一兩句話,整本書連起來竟變成一個看似委婉保守實則堅定自信的提問式結論:「如果你是成長在這樣環境的小男孩,你的母親帶你做了這些事,將來你會不會自然而然變成傑出的畫家?」

和文字傳記比較起來,與其說篇幅精簡的圖畫傳記是人生的一冊濃縮精華,我認為更像是作者為讀者選擇一個觀看的窗口,一個詮釋的角度。一本有意思的圖畫傳記,應該只是暫時遮擋過強的聚光燈,拂去擾亂視線的枝枝節節,讓我們專注在那些微微發光的角落;等大家都適應了眼前的光線,看清楚細節了,自然有餘裕意識到兩旁的遮蔽物和岔路,再依個人志趣,尋路前行。

《布的搖籃曲》、《隨光轉動》正像這樣,先帶我們發掘布爾喬亞和馬諦斯創作的重要養分,引人入勝後,讀者自己便會按捺不住,繼續探訪兩位藝術家精采人生與創作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