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回到最初的起點 人類搖籃遺址在南非 文/徐梅玉 |2018.10.14 語音朗讀 211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模擬人類臉孔進化過程。圖/徐梅玉 馬洛潘訪客中心。圖/徐梅玉 以雕刻歡迎字樣的石碑作為地標,雄偉醒目。圖/徐梅玉 300多萬年前的人類化石「普萊斯夫人」。圖/徐梅玉本版專題節錄自《全球中央》雜誌二○一八年九月號 http://www.cna.com.tw 文/徐梅玉 南非有九處地點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為世界遺產。其中座落於豪登省(Gauteng)約翰尼斯堡西北方大約五十公里處的人類搖籃遺址(Cradle of Humankind)是於一九九九年獲得認證,所登記註冊的名稱是「南非古人類化石遺址」,占地四萬七千公頃,是一個包含多處石灰岩洞穴的複合體。 步入遺址,一眼望去是片空曠的非洲大草原,處處充滿魅力無窮的自然風光,讓人頓生敬意。信步向前,是座長滿綠草的圓頂小丘建築物─於二○○五年正式啟用的博物館馬洛潘訪客中心(Maropeng Visitor Center)。 南非政府為了更完整呈現所發掘與研究的資料,在斯特克芳登洞穴(Sterkfontein Caves)附近建造這所博物館,建築風格完全顛覆傳統博物館概念。 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平面展示間,穿過蜿蜒曲折的長廊抵達地底下後,搭乘小船在人工水流上漂流搖晃,經歷水災、火災、地震和火山爆發,彷彿在搖籃裡體驗人類起源時所面臨的種種遭遇。 遺址地底下佈滿石灰岩洞穴,為研究人類進化歷史提供豐厚的化石紀錄,加上設計新穎、擁有極豐富化石展物的博物館,該地儼然成為全球遊客探訪人類起源的首選地點,每年吸引超過二十五萬名遊客。 回溯一八五二年左右,金礦開採者曾在附近接觸過石灰岩洞穴,並未引起重視。直到一九三○年代考古學家才嚴肅以對,認真探討這些洞穴文化。截至目前為止,共發現三十多個化石洞,探勘行動至今未曾間斷。 一九四七年布魯姆(Robert Broom)與助手羅賓遜(John Robinson)在上述斯特克芳登洞穴,發現可追溯至二五○萬年前的人類化石「普萊斯夫人」 (Mrs. Ples)。此一重大發現震驚全球,相較北京猿人早了一百多萬年。 這項重大發現不僅證明一九二四年在距離豪登省約三百三十公里的西北省(North West),所發現的大約三歲小孩頭骨「董孩兒」(Taung Child)屬同類化石,更促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九九九年宣佈此處為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 這個發現證明人類及其祖先起源於南非的斯特克芳登洞穴,接著慢慢延伸到世界其他地區,形成今日千萬種不同的臉孔。由此窺見人類祖先自三百多萬年前展開的進化過程中,帶給這世界多麼生動有趣、豐富滿驚奇的故事,仍綿綿不絕地延續下去。 前一篇文章 〈特派部落格〉最大金庫 藏身紐約地底 下一篇文章 【看世界】搭上移動地標 做個城市遊俠(上)倫敦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餘韻悠揚】音樂饗宴 休閒又健康融入大自然 礦石能量療癒身心常保幽默 健康又長壽 作者其他文章【綠色環保】 荒漠化讓糧食短缺 非洲築綠色長城搶救生計【看世界傳統服飾之美vol.1上】南非非洲圖騰艷麗多彩 傳統再造時尚元素【鏡頭下】暢遊太陽城不失落 狂野南非的奢華風情《皇室物語》非洲最後實權君主國 史瓦帝尼與台邦誼半世紀南非約堡動物園 有故事鏡頭下 南非驚見寺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