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的 身體 結緣
親臨現場,從身體自覺開始慢慢打磨自己的心性,這才是根本!
圖/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提供
文/鄧美玲
那天,朋友在一個大型的古董香爐裡,先從密實打底的香灰上畫出回字凹槽,再仔細填上自己磨的沉香粉,然後剪一小段線香於起點引燃。在裊裊煙絲和沁入心脾的暗香裡,只見他好整以暇地在寬敞的客廳裡走前走後,一次又一次慢慢調整香爐的最佳角度。
我聽說,只要是他親手擺放的陳設或物件,若有人動過,即便是刻意做了記號並馬上擺回去,他眼光一掃,就能立刻發覺。我問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他說,一般人只會注意物件本身的角度,卻忽視物件跟整個空間和其他陳設的相對關係。所以,只要站在不同的角度鳥瞰全局,不易發覺的毫釐之差,就形成了千里之別。
朋友說,這就像很多發燒友拚命追逐高價的名牌音響,有人在他家聽過他的音響後,堅持要他出讓整套設備,大家都以為,只要花大錢把最優質的音響搬回家,就可以享受最高品質的樂音饗宴。其實,若不能調和空間與聲音的關係,再好的設備也是枉然。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多數人會設置一個專屬的視聽空間,只是這樣非但不能讓音樂成為居家生活隨手可得的日常,也喪失了在隨時發生細微變化的生活空間裡,慢慢試、慢慢調出最佳音場的學習機會。
我說,這太難了,很少有人能夠這麼敏銳,又這麼有耐心!他告訴我,這是因為大家都沒發現,這樣的學習有多麼重要!他是一級貧民出身,沒有學歷也沒有資歷,就因為可運用的資源太少,只能靠自己在每一個細節上用心學習,設法將每一種資源的效益發揮到極致。就像那個香爐,他一天焚香三次,每次都不厭其煩地觀察、揣摩、修正,時間久了,自然可以設計出最完美、實用的香爐。而且,這樣累積出來的能力,不只可用於各種設計,即使在陌生的領域,同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抓出問題、解決問題!
朋友在很多領域都擁有崇高的聲譽,他設計的茶道具、家具,甚至機械用具,都被同業奉為典範而被大量仿製。好笑的是,竟有仿製者跑來請教他,為什麼怎麼都做不出原作的神韻?而他領導的幾個團隊,也總能在最艱困的條件下,完成了不起的任務。
談到這裡,我忍不住告訴他,今年的氣機導引身心靈成長營,張老師給我們的訓練目標,就是拿掉個人的英雄主義心態,讓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在隨時變化的環境中看到全局,並截長補短、靈活補位,發揮集體效能。為了讓大家真正理解,同時自然而然地實踐到位,張老師花了二十年的時間,一點一滴,從每一個人的身體自覺開始慢慢打磨。其間有太多說也說不清的細節,只有親臨現場,經歷各種身心覺受,也願意接受自尊被擊垮、顏面盡失等等挑戰,走到今天,才能體會這個過程有多麼重要!
朋友笑著回應我:「所謂一通百通,絕對不是聰明人做得到的,聰明人要一蹴而就,笨的人才願意腳踏實地慢慢磨。但最後成就的,就不會只是事功,而是心性,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