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島 動物奇幻漂流 文/偉樂 |2018.10.07 語音朗讀 34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東沙島上隨處可見的凶狠圓軸蟹。圖/偉樂 賈瑟琳招潮蟹。圖/偉樂 大量寄居蟹以非洲大蝸牛的殼為家。圖/偉樂 越南叢木蠍一對大眼長在頭頂。圖/偉樂低潮時露出海面的海草床。圖/偉樂在海草上常可見到附生的海葵。圖/偉樂生長於海草上的有孔蟲。圖/偉樂 檸檬鯊是少數無須持續游動的鯊魚。圖/偉樂白斑軍艦鳥。圖/偉樂 文/偉樂 南海的離島祕境 東沙環礁是南海諸島的四大群島之一,目前無常住人口,但有海巡署官兵常態駐守於島上,我國於二○○七年一月在此成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為台灣第七座國家公園,並於該年十月成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 公園範圍包含南海的東沙島與其環礁,及環礁向外延伸十二海哩的附近海域,東沙島上並設有東沙管理站/研究站,是目前台灣總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為了生態保育,目前不對一般民眾開放觀光,再加上由於地處偏遠,人為活動較少,島上具備獨樹一格的生態系。 在東沙島除了水下有精采的故事,陸上也有不少驚奇等著發覺。以下就分別從陸地和海中介紹東沙島特殊的生態: 陸地 寄居大無當豪宅 東沙群島的陸生寄居蟹數量相當多,體型顯著大於台灣本島及一些島嶼的同種類寄居蟹,目前研究者推論:這是由於當地較缺乏中型螺殼供寄居蟹使用,許多寄居蟹只能選擇大於自身體型的非洲大蝸牛殼,可能因此影響其生長速度。 然而台灣本島亦發現,由於非洲大蝸牛殼較輕薄,台灣沿海許多道路水溝的垂直高度過高,可能造成寄居蟹在降海產卵的過程中,跌落水溝造成螺殼破損,或在海灘釋幼的過程中,太輕的殼導致寄居蟹釋幼時被海浪影響甚至帶走,大大增加寄居蟹釋幼的失敗率與死亡率。 牠是東沙島島主 夜晚走在路上,最容易看見的生物或許就是凶狠圓軸蟹了,凶狠圓軸蟹是台灣最大的陸蟹。雌寄居蟹一樣必須到海邊釋放即將孵化的蚤狀幼生,幼生在海洋中歷經浮游階段後,再返回陸地生活。 凶狠圓軸蟹在農曆六月至九月,在滿月後四至五天會有一個釋幼高峰,也因此在公路環島的台灣,這個時期就會見到許多輪下亡魂。還好近年由於科學家極力呼籲,民眾在這些陸蟹經常出沒的道路,開始有放慢車速的意識,並且每年也都有護蟹志工,協助各地區的螃蟹成功抵達海邊達成生殖任務。 遇見新種招潮蟹 長年進行招潮蟹研究的美國學者賈瑟琳.克倫(Jocelyn Crane)於一九七五年發表《世界的招潮蟹》一書,完整介紹全球招潮蟹,此後大抵都無新種的發現,直到二○一○年才發布三種新種,其中的賈瑟琳招潮蟹(U. jocelynae)則是首次由東方學者所發表的新種。 這次筆者有幸在東沙島上與牠初次相遇,並且發現的環境與常見的泥灘地紅樹林不同,是在大片的海草床殘渣上,一些死亡腐爛中的海草碎屑,提供給蟹類大量的食物來源,也造福了不少鄰近物種,例如東沙特有的潮蚯蚓就棲息於此類環境。 翹屁股無毒尤物 台灣本島最常見的蠍子應屬極為無害的鞭蠍,鞭蠍尾部為針狀,受到驚嚇時會釋放醋酸。在分類上,鞭蠍屬於鞭蠍目,與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國外的大型毒蠍子相差甚遠。台灣僅有兩種名副其實的蠍子──八重山蠍與越南叢木蠍,其中越南叢木蠍,在台灣主要的分布棲地就在東沙島。 這種害羞的蠍子平時都躲藏於落葉堆等隱蔽物底下,並不容易發現,只在夜間比較容易發現牠們的蹤跡,但總的來說,牠不像電視塑造出來的危險致命形象,僅有微毒且個性溫馴,想見到牠們還不是那麼容易呢。 空中巡航掠奪者 白斑軍艦鳥是一種不太常在台灣見到的大型鳥類,牠們特殊的翅膀構造使牠們得以輕鬆的在空中持續滑行飛翔,降落與起飛反倒費力,成鳥飛行速度相當高,體型展翼也可到達二公尺寬。 牠們有一項很特殊的習性,與巨大的體型還有飛行技巧息息相關,軍艦鳥會在其牠海鳥捕獲食物後,使用龐大的身軀掌握制空權,使銜著食物的海鳥,不得不丟棄食物落荒逃離,軍艦鳥再好整以暇撿食其掉落之獵物,因此又有人稱其為「海盜鳥」。 海中 檸檬鯊溫柔害羞 在東沙島穩定居住著一種生性害羞的鯊魚──檸檬鯊,此處是牠們重要的交配生產棲地。每年三至五月,牠們會在東沙的內潟湖產下後代,是胎生的物種,子代會在內潟湖附近水域度過低水溫期,待成熟後游往大洋較深處。 與大多數鯊魚不同的是,一般的鯊魚必須保持游動,確保水流交換才能獲得氧氣維生;檸檬鯊卻能夠藉由嘴部吸水並從鰓裂排出以交換氣體,因此能固定於海床底部休息,相對的,也可減少與其牠動物照面互動的機會,繼續愜意當宅鯊。 海草床生態豐富 海草床通常分布在溫、熱帶的軟底質海域,也常與珊瑚礁及紅樹林生態系一同出現,提供高初級生產力與良好的棲息環境,不難發現各種生物居住其中。海草與海藻不同處,在於海草如同一般陸地植物,有維管束,會開花,彎折時感覺會有纖維的存在;而海藻則是多細胞的集合體,不像植物具備分化成不同的組織構造。 海葵利用觸手捕捉浮游生物、營養鹽為食,牠們會附著在海草上面隨之飄移以增加捕食範圍;而海鞘同樣會附著於海草上以獲得更多的水流來濾食。另外在東沙島的海草上還能發現特殊的有孔蟲附著其上,有孔蟲能在台灣許多珊瑚礁沙灘都能見到,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星沙」,其實是一種生物的骨骸,而東沙海草床居住的有孔蟲型態並不相同,是成圓盤狀骨骼,體型也較大。 前一篇文章 【寵物一家親】可愛的貓城 馬來西亞古晉 下一篇文章 【自然筆記】草地上的大明星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加拉巴哥群島 物種之島 作者其他文章自然筆記 雨後蛙族齊鳴螃蟹故事多 命名猜個性軟珊瑚也有硬骨頭飛舞的仙子 蝶蹤處處大堡礁 珊瑚白化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