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故事多 命名猜個性

文/偉樂 |2017.04.09
4577觀看次
字級
和尚蟹常在清晨或黃昏退潮時大量出現在泥灘地出海口。圖/偉樂
雄性招潮蟹的大螯頗具威嚇作用。圖/偉樂。
角眼沙蟹也是沙灘常見快跑一族,圖/偉樂。

文/偉樂

一般人印象中,螃蟹是水族,應該是生長在溪河湖海之畔才對,其實,有些螃蟹不但不生長於水岸邊,反而是居住在高山上,過著和河蟹、海蟹完全不同的旱地生活,只有生育寶寶時,才會涉險到海中產卵!

像是台灣的墾丁國家公園、綠島,就是知名的陸蟹產地。每年八到十月,更是陸蟹降海產卵的高峰期,此時期在墾丁、綠島等地,時常可見當地成群的蟹媽湧入海中產卵,希望下一代能逆風高飛。

幼陸蟹成長於海中

母蟹們抱著成千上萬的受精卵越過山坡、海岸林以及被開發的馬路,好不容易才能抵達海邊,趁著大潮時抖動身軀,讓大海能夠帶走蟹媽不捨子女遠流的哀愁,也希望每條河流,把牠們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及全部的愛都跟著孩子一起帶走。

小小的陸蟹寶寶在海洋中度過了漫長的蚤狀幼體階段,在水裡飄呀飄的,濾食營養鹽或浮游生物,慢慢的成長變態,長成大眼幼體階段時,具備了較強的運動能力,便開始往河川或潮間帶移動,準備登上陸地生活。

這類螃蟹的生命史中橫跨陸海,因而稱為兩側洄游型。

陸封蟹

附在母蟹身上孵育

在台灣,有另一群僅在淡水河流完成整個生活史的螃蟹,則稱為陸封型螃蟹或者淡水蟹,淡水蟹抱卵數較少,卵徑較大,孵化為雉蟹後才離開母體,在後代的生殖策略上與兩側洄游型並不相同。

陸封型陸蟹由於離水能力的差異,能夠擴散的區域也不盡相同,然而依然需要傍水而居,因此在台灣島隆起、造陸運動趨於穩定後,各個河系間的族群受到地理的阻斷,失去基因交流機會,在漫長的時光中親緣關係漸漸疏遠,演化為不同物種。

不過對於不少人來說,或許最常見的螃蟹還是魚市場常出現的各種蟳類,像是花市仔、三點仔、紅蟳等等,這些梭子蟹科的成員最後一對步足演化為泳足,可在水中快速移動,背甲左右兩側尖出也可增加在水中的浮力。

蟹族成員多

命名各巧妙

因此我們也可藉由螃蟹的外部形態特徵來猜測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棲地類型,像是常在海灘上快速奔馳的沙蟹,就長了輕薄的甲殼與長而尖細的步足。

若再往海潮靠近一些,黎明蟹扁平的步足與泳足,使他們較善於在潮水漲退間移動,並挖砂將自己埋藏於沙堆中,等待粗心的獵物上門。

而常見於消波塊上的方蟹,則以扁平的甲殼躲藏於孔隙間以減少水流影響並抵禦衝擊,步足成爪狀並帶有剛毛,使牠們更擅於攀爬。

在中文命名上,我們也能窺見一些故事。常出沒於紅樹林的招潮蟹,雄性會以一定的頻率揮動特化的大螯以吸引雌性的注意,看起來就像在呼喚著潮水一般。

和尚蟹

橫行直衝閃躲皆自如

同樣在紅樹林河口常見的和尚蟹,夕陽西下時常可見到一大片藍色圓球萬頭攢動,當我們想靠近一探究竟時,牠們便會熟練的像螺絲般自體向下旋轉,快速的躲到泥沙裡。

不同於一般螃蟹的橫行霸道,和尚蟹渾圓的軀體能夠直行移動,而身材相似的玉蟹科成員,也具備這樣的移動能力,例如兩臂偏長的豆行拳蟹,就教擅長後退移動,模樣相當可愛。

從山林溪流到大海,都有這些甲殼生物的存在,牠們比人類早出現好幾世紀,而身在物種如此豐富的熱帶海島國家,我們常訕笑台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其實有這麼多故事等著我們去發掘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