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柏林大學

文/林一平 |2018.10.02
3600觀看次
字級
圖二:馬可尼 圖/林一平
圖三:普朗克 圖/林一平
圖一:布勞恩圖/林一平
圖四:海森堡圖/林一平
圖五:波耳圖/林一平
圖六:費米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2015年3月我到德國柏林,德國友人問我對柏林的印象,我的回答當然是正面的,引用馬克吐溫的話:即使在19世紀,柏林都比芝加哥光鮮亮麗。德國友人很滿意,補充說:「柏林是比芝加哥還古老的城市喔!」

我路過創校於1810年,著名的柏林大學。第二次大戰後柏林市被劃分為二,柏林大學被圈入東柏林境內。1948年在美英陣營的支持下,西柏林另外成立了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簡稱FU Berlin),原來的柏林大學則稱為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簡稱HU Berlin)。柏林洪堡大學產出三位諾貝爾獎物理學科學家,我小時候讀他們的故事,印象深刻。

第一位是布勞恩(Ferdinand Braun; 1850-1918;圖一),他是1875年從柏林大學畢業。當時的世界受到無線電報這個新科技很大的影響,而布勞恩則因大幅改善無線電報的效能,與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1874-1937;圖二)共同獲得了190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馬可尼的發明曾多次借用了布勞恩的專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馬可尼無線電公司企圖關閉紐約的無線電發射站,切斷美國和德國的通信。當時美國尚未參戰,64歲的布勞恩抱病穿越英國的封鎖線前往美國,維護德國設置在紐約的無線電站。但美國對德國宣戰後,布勞恩成為敵對國公民,美國不允許他返回德國,最後死於紐約布魯克林。

第二位讓我印象深刻的諾貝爾獎科學家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1947;圖三)。這位科學家人品極佳,到處受歡迎。1907年維也納大學曾邀請普朗克前去接替波茲曼(Ludwig Eduard Boltzmann;1844-1906)的講座,但他沒有接受,而是留在柏林。柏林大學學生會以火炬遊行隊伍感謝他的留任。

普朗克反對納粹政府,1945年1月23日,他的二兒子因為參與暗殺希特勒未遂,被納粹殺害。普朗克白髮人送黑髮人,相當感傷。

第三位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圖四),他也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因為「創立量子力學並據此發現氫的同素異形體」而榮獲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20年代中期,海森堡訪問丹麥,波耳(Niels Bohr;1885-1962;圖五)成為他的良師益友。海森堡在1941年擔任柏林大學的物理研究所主任,此時他和波耳的關係變得緊張,因為當時丹麥被德軍占領,德軍對猶太人不友善。波耳有一半猶太人血統,當然不願意再和為納粹服務的海森堡有瓜葛。

海森堡為納粹政府主持原子彈的發展計畫,引起費米(Enrico Fermi;1901-1954;圖六)等在美國的科學家的疑慮,要求美國政府進行曼哈頓計畫,終於搶先發展出第一顆原子彈。海森堡、波耳,和費米三個人對物理學有重大的貢獻,海森堡在《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人》的排名為43,費米的排名為76,而波耳的排名則為100。♣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