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墾丁國家公園統計,墾丁旅遊人數從二○一四年的八百三十七萬人次,降至今年七月僅二百一十一萬人次,若持續沒有起色,預估今年人數將只有四百萬人次。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的現象,政府解釋主要是國人旅遊習慣改變所造成的。真的是如此嗎?
近期前往墾丁旅遊的網友提出不滿的聲音,舉例來說,一萬二千元的旅遊費,可以去日本東京五天自由行(含機票與住宿),但在墾丁消費卻不超過三天。主要原因在於墾丁住宿費過高,許多店家把顧客當肥羊宰,久而久之自然吸引不了顧客。
造成墾丁沒落的原因,主要是業者向遊客收取超過商品或服務真實價值的費用,即便消費者願意埋單,但以長期的觀點來看,卻是在維持顧客信賴的關係上造成傷害。
要幫助觀光業處過這次的觀光危機,不能僅依賴政府政策上的援助,業者在商品或勞務訂價時,應該要站在長遠的顧客關係做考量,才是長久之計。
林川用(台中市╲保險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