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豹〉2018年 130X65.5cm 彩墨 圖/李賢文
〈雲中豹〉局部 圖/李賢文
文/李賢文
久居市廛,行住坐臥,漸漸積累了荒亂躁急的塵埃,於是給自己一個南行登山的功課,一方面重返自然,再方面蒐集創作資糧。
二○一七年年底,往屏東浸水營古道,夜宿禮納里。次日清晨搭乘往高山部落的專車,在歸崇派出所辦理登山證,一路顛簸二個小時,才到浸水營古道大漢山登山口。
尚未開步,即在登山口處,望見晴空下的南大武與北大武山。白雲悠悠,青山巍巍,一片天朗氣清,仔細再看,那層雲,櫛比鱗次,一層一層的推累著,重疊著,彷彿魚鱗,又似豹紋,美妙非常。清風拂過,雲片也隨之巧然位移,變化形狀,有的鱗片變小,有的豹紋變大,滿天雲絮就在眼前,拉開千變萬化的雲中錦幕。
正驚嘆間,忽見雲塊團聚,隱約現出豹蹤。張口吐舌,怒眼圓睜,雄踞雲中,居高臨下。在雲天之上,回望北大武,宛然山中神獸御風而行,睥睨人間。
難怪在《周易》〈革卦〉中,有「君子豹變,其文蔚也」,不論「豹變」的比喻是有德君子,由醜弱的幼豹蛻變為高潔的成豹;抑或君子仁人,能夠聞風而動,順應天命,如同豹子般敏於機變,洞燭機先,皮色斑爛,斐然有成。豹子的迅捷與美麗,永遠是人類最美的想像。
而此時,高懸於天的豹雲,盤桓於北大武山系,久久不散,是消失中的台灣雲豹升天,抑或是神獸雲豹永恆不變的法身,牠的凝視使地上的我們時時儆醒,莫非天地之大,竟然容不下一隻雲豹?逼得牠只能向北大武的天空,尋找最後一塊淨土。
全長十五.五公里的浸水營古道,就在滿地的楓葉,高聳的九芎樹林和無盡的豹雲聯想中,漸行漸遠漸荒涼。
而下一次的仰望,是否依舊可以再見到一樣的豹雲。畫上的雲中豹似乎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