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總統馬嘉柏皋接見中華民國佛教訪問團。左至右:廣範法師、瑞今法師、星雲大師、段茂瀾大使、菲律賓總統馬嘉柏皋、白聖法師、賢頓法師、淨心法師、朱斐居士、張領事、蔡梅邨校長。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主持彙編的《中英對照佛學叢書.經典之部》、《中英對照佛學叢書.教理之部》及《中英佛學辭典》。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在佛教裡有這個怪現象,有錢的人不熱心,沒錢的人,卻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感動那些有錢的富翁巨賈、大德高僧,慷慨解囊,大發慈悲,來為佛教做些弘法事業呢?
愛國中學歡迎會
旅菲華僑最為愛國,連中學的校名都取之為愛國中學,愛國中學這四字還是當年國父孫中山先生所題的,離現在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聽說愛國中學的師生,曾經組織游擊隊,反抗日本軍閥的侵略,其中也有不少的師生為國殉難;與我國駐菲總領事楊光泩先生,在民國31年(1942)4月17日,同時被日本軍閥殺害的人,就有愛國中學的教員。所以愛國中學,這個校名,可謂名符其實了。
愛國中學裡面的設備尚稱完善,附設有小學和幼稚園。在三層樓上有一個室內籃球場,菲律賓這個國家的籃球運動,相當發達,華僑子弟當然亦不甘後人。
我覺得,只要有這些愛國的華僑學校存在,華僑子弟們永遠就會知道中國存在,而他們會永遠的懷念祖國。
愛國中學的校長伍秀先生,是一位精明能幹的人,我們來到這裡的時候,由他陪同我們到處參觀;也由他發動碧瑤華僑商會,及國民黨碧瑤支部來開歡迎會歡迎我們,場面相當熱烈。
白法師慨嘆無錢
下午如滿法師帶我們去參觀他在這裡準備興建的普陀寺的基地,這是在一座小山的山腰上。從這裡居高臨下一望,景色非常優美。我們祝福普陀寺早日完成,使名地增加名寺,更會相得益彰。而且以後有佛教徒前來碧瑤,就有佛寺可以參拜了。
從普陀寺的地基出來,我們就去蔡金鎗居士的別墅拜訪,蔡居士的事業本是在馬尼拉,不過凡是在菲律賓稍為有辦法的人,大部分在碧瑤都建有別墅,以供憩息度假之用,這位蔡居士還有房產留在台北市的中山北路,他為人厚道,對佛法事業一向極熱心。
我們從蔡居士的府上告辭出來,白聖法師等人不知道還到什麼地方參觀去了,我和如滿法師抄小路回來。正好這時李秋庵居士也來了,大家坐在一起,大談佛教的情形。
如滿法師在旁邊指導三位女工做飯給我們吃,我們這一次來到碧瑤叨擾了如滿法師的地方非常之多,無論吃的東西也好,蓋的被單也好,都是他從馬尼拉帶來的,好在他自己有一部中型的旅行車,所以攜來東西,方便非常。
晚飯過後,大家都出去玩了,我看白聖法師一個人在那裡獨坐無事,想到昨天晚上我在那個小湖邊的情景,還可以蹓躂一次,所以便邀他去了。
我們繞著湖水,一面走,一面談,我們談到出國訪問以來,到各地所參觀過的感想。白聖法師他很感慨地說:無論泰、星、馬、菲等哪一個地區的出家比丘,都很有福氣,他們做什麼事業都很順利,也有很多人來資助他們;相反地在台灣的我們,想做什麼事業都是困難重重,像中國佛教會會址、佛教大學、醫院、電台等,這些都是目前最需要而迫切的事業,但可惜缺乏的是錢,沒錢什麼事都辦不了,都做不成。
以白法師在台北那麼有辦法的人,居然慨嘆沒錢做不成佛法事業,而像區區的我,其慨嘆興辦佛教事業之難,那是更不用說了。
在佛教裡有這個怪現象,有錢的人不熱心,沒錢的人,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我想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感動那些有錢的富翁巨賈、大德高僧,慷慨解囊,大發慈悲,來為佛教做些弘法事業呢?
1963/8/21
從碧瑤回馬尼拉
俗話說:「梁園雖好,終非久戀之鄉。」今天我們將結束碧瑤的參觀訪問,準備回馬尼拉去了。
一早起來,就忙著準備,從七點開始,汽車便滾滾於往馬尼拉的途中,善契法師和李秋庵居士坐在前頭大談其佛學,談到精采處,兩人爭持不下,互不相讓,煞是有趣。
在半途中,汽車停在蔡金鎗居士的木工廠門前,等蔡居士的媳婦端茶給我們吃後,瑞今法師在旁邊又催促上車。不久,我們經過一個小鎮,大家下來吃點心。從這個地方起,天氣又開始漸漸轉熱起來,我們直到中午十二時餘,才回到馬尼拉的大乘信願寺。當時已下午一點多鐘,瑞今法師便吩咐弄飯,等我們吃過飯後,大家解散,我又到普賢學校去訪問自立法師,在那裡談了很久,我順道委託劉蘭生居士替我購買些菲律賓可紀念的東西。這一天的晚間,我們在信願寺應吳宗穆居士所邀請的宴會。
吳宗穆居士晚宴
吳宗穆居士是一位僑界的知名之士,現任大東廣播社社長。他的千金吳淑芳小姐,在台灣政大畢業,曾由我為他證明皈依,後來他和行政院新聞局副局長龔弘先生的令郎龔天傑先生,舉行佛化結婚典禮,也是由我為他們做證婚人。因此,當我到菲律賓時,吳宗穆夫婦即一再邀請我吃飯,我也一再請其不要破費,可是盛情殷殷的吳宗穆夫婦,在今晚卻辦了三桌豐盛的菜餚,請我訪問團全體以外,還特別邀請許多位僑領作陪,其隆情厚意,我是非常銘感於心。
餐後,我和妙欽法師閒談了一會,自從我來到菲律賓時,已經和妙欽法師談過好幾次話,他是一位很有理想,很有抱負的法師,曾留學錫蘭(斯里蘭卡),英文也很好。他在和我談話的時候,拿出許多英文佛經給我看,還給我不少寶貴資料,作為我編印《中英文對照佛學叢書》之用,並且他還貢獻了不少的寶貴意見,這可以說是我在訪問中的最大的收穫。
1963/8/22
訪菲總統馬嘉柏皋(1)
今天早晨吃過早飯以後,我們又去參觀一個華僑學校,然後就由瑞今上座、廣範法師、蔡梅邨居士,及段茂瀾大使等陪同,去拜訪菲律賓總統馬嘉柏皋。
我們到達總統府的時候,馬上有人來接待,雖然客廳還有很多人等候在那裡,準備晉見總統,可是我們卻後來居上,隨到隨見。
菲總統馬嘉柏皋,年齡不算太大,看起來才四十多歲左右,精神很充沛。我們走進會客室的時候,總統及隨從們立刻起立歡迎,大家見過面後,分兩旁坐定。我們先將帶來的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經》贈送給總統,菲總統欣然接受,並表示謝意。
說起這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經》,原是瑞今法師私人存有的,承蒙他肯用訪問團的名義贈送給菲總統,真是使我們過意不去。記得在泰國時,也是由當地的華僑送我們一尊西藏出品的藏佛贈送給泰王。贈送各國元首的禮品,都要僑胞為我們代籌,訪問團窮到這種地步,真是慚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