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惜字愛文的西湖五龍山

文/張廷鋐 |2018.08.06
2422觀看次
字級
一棵榕樹伴隨著敬字亭與媽祖廟前。圖/張廷鋐
媽祖石雕伴隨著廟宇與敬字亭矗立於山麓。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某日閒來無事,與友人隨意開著車尋覓祕境而遊,歷經數刻鐘的車程跨越了大肚溪,來到了台中盆地看見頭嵙山層的壯闊地景;景色令人難以忘懷的還有跨過了大安溪後顯而易見的惡地地形。

此礫岩惡地名喚火炎山,山勢崢嶸的火炎山因原生馬尾松林與惡地地貌而被列為自然保留區。區域內珍貴物種尚有瀕臨絕種的石虎,石虎雖然稀有卻因與家貓相似時常遭到「路殺」或誤認,而逐漸消失;消失於鄉間的不僅只有石虎而已,已然受到全球化影響深遠的台灣正面臨許多在地傳統文化消逝的危機。

危機顯現於高速公路的一個小節點,節點位於苗栗縣西湖鄉是為一個傳統的客家聚落,聚落因高速公路的經過而顯得突兀,兀立的還有一尊高達二十六公尺的媽祖石雕,石雕相當高聳因而引人注目。

目光殘存的影像導引著內心深深的渴望前行,行至西湖鄉公所附近因走錯了路徑而折返,折返途經許多饒富韻味的鄉間小路而停下駐足,足跡所抵之地乃是在地僅存的老街道──店仔街,街道上已然經營四代的百年老鐵店更構成在地特殊景觀,景觀的深處可見一條特殊的路橋與店仔街構成歪斜線,歪斜線的突兀吸引末學前行,行至盡頭只見媽祖石雕伴隨著廟宇與敬字亭矗立於山麓。

山麓因地形相對平坦,因鄰近水源又因交通便利而成為聚落,落成於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的西湖五龍宮,即是由西湖鄉三湖村居民胼手建立的信仰殿堂,殿堂矗立於五龍山麓的風水寶地,地靈人傑的五龍山麓三湖村乃典型客家村莊。

村莊居民秉持著客家先民「晴耕雨讀」的美德而於明治卅四年(一九○一)創立崇文社,崇文社於日治時期即在五龍宮旁建有敬聖亭(註)一座,以端正文風,文風隨著在地文人的推廣而漸漸增長,增長的還有在地鸞堂信仰,仰賴神明降駕於鸞筆而出示醒世詩文的鸞堂,堂務與惜字文化逐漸興盛。

這盛極一時的信仰活動,上世紀隨著抗戰展開而被壓抑,壓抑至光復後的戒嚴時期而略顯神祕感,而神秘感尚未被完全窺探,又因工業化的浪潮形成人口外移,移出的不僅是村莊的壯年人口,更造成在地文化傳承的人口斷層。隨興一遊誌之。

註:敬聖亭又稱敬字亭、聖蹟亭、惜字亭、字爐,乃是早期台灣人認為書寫文字的紙張相當珍貴,不能隨意丟棄而衍生專業的收拾字紙的行業,將字紙收拾置僻靜處放置;待良辰吉日一併送往敬聖亭焚燒,焚燒的灰燼也是聖蹟,得在找尋良時舉行送聖蹟儀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