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校園一景。圖╱佛光大學提供
佛光大學實施「課程學程化」,以跨院、跨校,甚至跨國修課方式,力求培育學生成為具備多元專長的「乘法人」與「跨域達人」。圖╱佛光大學提供
【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面對社會各項競爭益趨白熱,具備多元專長的「乘法人」,在職場的需求肯定會愈來愈吃香!為了提升自主學習,培植學生的多元專長,佛光大學跳脫傳統學程,實施「課程學程化」,以跨院、跨校,甚至跨國修課方式,除了佛光山在四國五校的系統大學,另外也與宜蘭大學、慈濟大學、東華大學及台東大學組成「泛太平洋大學聯盟」,一校註冊五校選課、輔修或雙主修,未來還更將擴及日、韓、關島等大學。
佛大校長楊朝祥表示,佛大連續多年滿招,報到率都逼近九成五,優異的招生表現緣於學校所具備「一、二、三、四、五」的特色,分別是:「一加一」(一主修、一輔修);「二加二」(兩年佛大、兩年西來大學;讀美國大學,繳台灣學費);「三三三」(重視生命、生活、生涯教育;提倡有品德、有品質和有品味的人生;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校園);「四年公立收費」,獎助學金優厚;「五校一體」,除了全球佛光山系統的五所大學,佛大在全世界還有一百多所締盟姐妹校,更是「一校註冊、百校服務」。
楊朝祥強調,佛大不僅注重書院精神與品德教育,也關注學生在未來就業的競爭與發展,特別在選課採「模組設計」,讓學習可以有更多選擇,除了專業課程可以跨領域學習成為「跨域達人」和「乘法人」,另採行「學術、企業」雙導師制度,以學術師徒制來指引學生的求學、就業道路。
多元選課 掌握更多軟實力
什麼是「選課的模組設計」?簡單說,就是除通識課程外,各系的課程均採學程設計方式,在學程制度下,將各院系原本龐雜眾多的課程,依學院與科系的主題及共通性予以模組化,由各學院整合所轄各系基本課程,規畫為「院基礎學程」;各學系將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規畫為「系核心學程」;而各系則依其專業屬性,規畫成學術型或實務型、不同學習主題的「專業選修學程」。
而為避免各系規範主修領域學分數過高,佛大因此明訂各學系主修領域以不超過八十一學分為原則;另為引導學生習得跨領域素養,專業選修學程則保留跨領域的彈性空間(有二十多個學分),讓多元選課組合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主動學習,給學生一個真正自由、自我負責的學習環境,以增強學生的軟實力,同時也增加了修讀第二主修和輔修的空間。
佛大表示,在這樣的制度下,學生必須滿足校通識課程相關規定以及修滿四個學程、總學分數達一二八以上始可畢業。而四個學程則須包含院基礎、系核心及兩個專業學程;兩個專業學程中,至少要有一個必須選擇自己系上的專業選修學程,另一專業學程可自院基礎、系核心、系專業或跨領域學程中選擇。
至於學生的自主修課,若是選擇本系任一專業選修學程,未來學位證書將註明兩個專業選修學程;若選擇他系任一專業選修學程,學位證書則加註輔修學程;而若選擇他系任一主修學程,學位證書則加註第二主修學系。以證實學生的修業成就,使學生未來在進入職場或準備生涯規畫,將能夠更具競爭力與多元選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