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宜蘭在歷經了漫長冬季的陰雨綿綿和春末夏初的梅雨之後,天空總算露出難得的豔陽。圖/Lady River
文/Lady River
每年夏季,宜蘭在歷經了漫長冬季的陰雨綿綿和春末夏初的梅雨之後,天空總算露出難得的豔陽。此時成片金黃色的稻穗熟成了,農人忙著收割、晒穀,有時甚至為了趕在颱風來臨前搶收,割稻機徹夜收割、烘穀場排成人龍。而在農村其他角落,許多傳統婦女在門前釀造一甕又一甕的黑豆醬油,或擺上一簍一簍四方塊狀的豆腐角,預備漬成稀飯的絕佳拍檔──豆腐乳,於是炎炎日頭下,整片蘭陽平原在夏季顯得異常的忙碌熱絡。
我沒有種稻,也不懂得傳統的釀製古法,不用在烈日下工作,但仍覺宜蘭的夏季特別悶熱,雖不像南部那種晒了會刺、會痛的毒辣陽光,但因揉雜了來自泥地與山林的水氣,體感的溫度也不輸南國。好在宜蘭多溪流、湧泉、溼地、海灣等各種形貌的水澤,當你渴望一陣清涼時,躍入水中即能立即消暑。
其中我最愛那些如氣泡飲料般的自然湧泉。這些來自雪山山脈蘊藏的水脈,在流經礁溪時隱沒為地底下的伏流,也因此礁溪在閩南話稱作「乾溪」;之後這些伏流一路流來到員山,便一個個從地底冒出,在低窪處成為一座座天然湧泉。比如位於同樂村的「阿蘭城」,鄉公所就將湧泉規畫成游泳池,並設置盥洗間,是在地居民夏季的首選避暑地;而大湖村的公車站名「螃蟹冒泡」,則是早期先民把那些與湧泉一同從地底冒出的氣泡,比喻成螃蟹所吐出的泡沫;此外還有蓁巷村的湧泉,每年夏季村民會自動將水面積堆的水草水苔撈除乾淨,讓湧泉重見光明,在地的大人小孩當然都迫不及待縱身躍入泉水中。
戲游湧泉,勾勒出蘭陽平園最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