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伏地躲藏天敵的彩鷸幼雛。圖/Lady River
文/Lady River
還在都市生活的時候,穿梭馬路的是常見的野狗,牠們不知何故?總要過到馬路的彼岸。遷居鄉野後,在方格的阡陌稻田間,那些時常過馬路的動物,變成了各式各樣的鳥類。
平日騎車在居家附近,眼前會突然出現白腹秧雞踩著快速的步伐,噠噠噠橫向越過小路,害羞的牠們總顯得著急,因為害怕被發現,常是探長了脖子,盡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衝刺到馬路的另一邊,且由於牠們的灰黑的身子襯著白色的臉孔,每每讓我有「戴面具的弄臣」正鬼祟路過之感。
這天去市區採買,黃昏時刻當機車彎進家門前的小路,就瞥見兩對細細的腳迅速挪步橫跨整條馬路,像兩隻來自小人國的生物正在祕密遷徙。
我停下車追去看個究竟,只見兩隻彩鷸幼雛原地伏下,瞪大眼睛像癱軟似地一動也不動,牠們似乎以為,只要把身子放低,眼前的巨人就看不到了?當我眨個眼,一隻小彩鷸就背叛另一隻,從低伏的姿態像忍很久似地突然起身,跑跳振翅迅速鑽入稻禾密布的森林之中。
想起有一回在深山行車,看到路旁一隻跟著媽媽正在覓食的小山羌,在我們把車子靜靜停靠路邊,搖下車窗預備觀察之際,母羌發出一聲鳴叫隨即藏入草叢裡,而原本跟著的幼羌因不夠敏捷,一時之間也是把身子壓低,匍匐在地上,靜待危機解除。
我也曾看過露天飼養的雞群,當天空突然掠過大型野鳥或老鷹,母雞立刻發出尖鳴,一聲令下,分散四處的小雞不管本來在扒土還是吃飯喝水,全像「一二三,木頭雞」一樣,定格或者趴臥地面,靜靜等待空襲警報結束。
無論是小彩鷸、小山羌、小雞……或許把身子就地放低、壓扁攤平,或是把身體體積盡量縮小,是動物逃生避險的本能,也是這些小禽小獸最安全強悍的武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