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台灣出生,但我很喜歡吃麵食,或許是因為遺傳來自東北的父親吧,從小父親常在廚房教母親做包子、饅頭、餃子等麵食,等著餐桌上各種麵食的出現是我們最幸福的回憶。
圖/韓美慧
文/韓美慧
示範/赫琳琳
雖然在台灣出生,但我很喜歡吃麵食,或許是因為遺傳來自東北的父親吧,從小父親常在廚房教母親做包子、饅頭、餃子等麵食,等著餐桌上各種麵食的出現是我們最幸福的回憶。
雖然我很不會做這些,但是簡單的麵食我還是能做一點,手擀麵條算是其中之一吧,我喜歡手做麵條的紮實感,咬起來有麵粉香,這是我一直無法忘懷的記憶味道,更是凝聚我們家美好溫馨的畫面。
去年年中回東北大連時,小外甥女做手擀麵條給大家吃,看她熟練的將切割好的麵條下鍋,我也忍不住早已肌腸轆轆的肚子,不過吃歸吃,當然還是趁機學起來回台灣一展身手了。
做麵食首先要有力氣,當然現在有機器可以取代,可是我就愛手做的滋味;第二就是要有耐心了,近年來,麵條的品種愈來愈豐富,但家常手擀麵卻被忽視了,所以好吃手擀麵條自然是我的最愛。
我偏愛用中筋麵粉,雖然高筋好吃,但和麵、擀麵等製作過程都需用較大氣力,而使用中筋粉就比較容易些。
用具:
大鍋子1個、蒸籠用的紗布1份、擀麵棍1根、米用量杯1個
材料:
中筋麵粉3杯、雞蛋1顆、鹽1匙、水1杯、蔬菜適量、食用油少許
作法:
❶將3杯麵粉過篩後加入鹽、雞蛋,然後再慢慢地加入水,用筷子攪拌均勻。
❷將攪拌好的麵粉用手搓揉至光滑,要搓揉到整個盆子都乾淨。將紗布浸濕擰乾,蓋在盆子上方,靜置20~40分鐘,依氣候溫度斟酌。
❸將醒好的麵糰再次搓揉,分成一小分一小分後,在面板上灑一點麵粉將麵擀成薄片。
❹將擀好的麵皮折疊,適量的撒一點麵粉,防止沾黏在一起。
❺接著用刀子切成一樣的大小的麵條,最後再放入麵粉中稍微攪拌一下,讓麵條沾上粉後再過篩一下,把多餘的麵粉篩掉。
❻最後放入煮沸的鍋中煮3分鐘左右,即可撈起來濾乾水分備用。
❼準備愛吃的蔬菜炒好,再把麵條放進鍋中翻炒,就可以享受香噴噴的蔬食手擀炒麵條。
小叮嚀:
麵條可以多做一些存放冷凍庫,冷凍時先在盤子上灑些麵粉,然後將麵條一條一條分開放在盤子上,蓋上保鮮膜冷凍30分鐘再以保鮮袋存放,以免麵條結塊方便下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