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舍衛國中,佛與阿難在曠野中行走,來到一處田邊,看見有個寶物被埋藏在地底下。佛告訴阿難說:「是大毒蛇。」阿難也告訴佛說:「是惡毒蛇。」圖/Vita
有文/嚴崑晉
一天,在舍衛國中,佛與阿難在曠野中行走,來到一處田邊,看見有個寶物被埋藏在地底下。佛告訴阿難說:「是大毒蛇。」阿難也告訴佛說:「是惡毒蛇。」就在這時候,田中有一個耕種的人,看見佛與阿難對著地面說有毒蛇,就起了這樣的念頭:「我應當去看,看祂 們把什麼看做毒蛇了?」於是就前往佛與阿難看見寶藏的地方,將它挖出來,打開來一看,竟然整箱是黃金。
這時,農夫就在心中驚喜的說:「祂們兩位所說的毒蛇,原來是黃金啊!」於是就私自拿走黃金帶回家中。這位農夫原本衣食缺乏,生活十分貧苦,但因為得到黃金的緣故,變得十分有錢,過著富豪奢侈的生活。
有一天,官吏到民間巡察,對農夫突然變得這麼富有,感到十分的奇怪,於是舉發他,並將他關進牢獄中。這位農夫想盡了辦法要為自己脫罪,用盡了他之前拿走的黃金,卻仍然無法免罪,而且即將被處死。
然而,就在他即將受刑的時候,這位農人卻似有所領悟,口中喃喃自語,在一旁執法的人聽到之後,感十分奇怪,就將這情形稟告國王。國王將農夫叫喚過來,問他為何喃喃自語,農夫回答國王說:「我之前在田中耕種的時候,聽聞到佛與阿難將寶藏說是毒蛇,是惡毒蛇,卻不懂是什麼意思。我直到今天才領悟到,寶藏真的是毒蛇啊!」
佛常以毒蛇比喻害身之物。然而,財寶之所以被佛比喻成毒蛇,是因為它會使我們起貪愛之心、非分之想,為了想得到而不擇手段,或偷、或盜、或搶,進而觸犯法律而受到制裁。故中的農夫,原先貧窮,尚知安分守己,儘管衣食缺乏,但足以保全性命。一朝發現寶藏黃金,貪心私取,奢侈放逸,進而被舉發而喪失性命,這不就像是人突遭蛇咬而毒發身亡的情形嗎?
孔子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錢跟地位都是人人所嚮往的,但如果不是用合於正當性的方法取得,君子是不接受的。貪求不義之財最嚴重的下場,就如同故中的主角一樣,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由此也可以體會到,古人教導我們「路不拾遺」的作法,的確深有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