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嘉義縣 ╲服務業)
為改善民眾愛逛大醫院的習慣,健保署要求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減量,以落實醫療分級制度,從即日起逐年減百分之二,五年內減少百分之十,否則不給付相關健保費。
衛福部從去年四月十五日起,未經轉診至醫學中心看病,門診部分負擔調漲六十元,希望能遏止民眾動輒上大醫院的習慣,但成效似乎不彰。
目前已有轉診制度,經過診所轉介到大醫院,掛號優惠還可以排在前頭,但是一般人對診所不太信任,無視輕微感冒或小擦傷,都喜歡到大醫院看診,導致大醫院人滿為患,醫護人員操翻天,仍無法改善擁擠現象。
筆者在醫院當義工十年,就實際經驗觀察,民眾喜歡上大醫院,主要是迷信大醫院有名醫、醫療器材先進、用藥實在、有療效。即使門診掛號必須漏夜排隊,或一再調高掛號費,也寧可多付點鈔票,畢竟身體健康最重要。
站在醫院方面,民眾上門求診,醫師本著仁者之心,幾乎都不會拒絕,即使好言勸退轉診,病患或親人也不領情。
因此限制大醫院門診人數,恐怕無法改變民眾的習慣;但若以刪除健保費當手段,恐反使院方減掉重症病人,只挑些好賺的、輕症慢性病病人,絕非全民之福。
健保署用意良善,希望輕症、慢性病就近找診所醫治,首先應該教導醫療分級的觀念,讓民眾不再輕重不分,並善用轉診制度,才能紓解大醫院的擁擠。
醫師有法令可依循,才可減少醫療糾紛,達到醫病雙贏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