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歌】回望西城秀樹

文/曹郁美 |2018.06.07
2438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西城秀樹過世了,他的離去象徵了八○年代日本流行文化的結束,與他同時揚名的「新御三家」,另兩人是鄉裕美、野口五郎,也都進入暮年,特別令人感傷。

我們為何對日本藝人感傷?一方面是八○年代的台灣進入後蔣經國時代、經濟剛起飛,娛樂事業也有了新面貌;另一方面是台灣曾受日本統治五十年,老一輩對日本有些懷念,年輕一輩受國民黨的薰陶而有仇日情結;這兩種情緒的交織在民間形成拉鋸而顯得奇妙。

再加上當時日本在戰後迅速崛起,儼然成亞洲第一大國,經濟、文化實力強大,「四小龍」遠遠追趕不上。有一年看過一份資料,說台灣人出國旅遊的首選地區是日本;再看,從家電、藥品、化妝品、餐飲到書籍、書店,日本商品在台灣賣得甚好。總之,這股哈日風潮一直不曾褪色。

西城秀樹出生於一九五五年,小學五年級即與哥哥組成樂團,高中時期在爵士樂喫茶店(咖啡廳)演奏時被挖角,不顧家人反對就到東京發展。一九七二年,他才十七歲,以一曲〈戀愛的季節〉出道,連續兩年獲得日本唱片大賞歌唱獎,堪稱當時的人氣歌手。他最知名的曲子是〈炎〉、〈如果有勇氣的話〉;而改編自英文歌曲的〈Young Man〉,他用兩手比出YMCA的帶動唱手勢,大人、小孩都喜愛,大大地流行起來。

「紅白歌唱大賽」是日本流行音樂界的年度盛事,自一九五一年迄今,在NHK播出從未中止。節目內容是:歌手組成紅白兩隊,雙方登場以歌唱為競賽,最後由評審判決哪一隊獲勝。

一九七四年,西城秀樹與山口百惠都是當年的紅白新人,秀樹是白組第一個出場,唱的是〈傷痕纍纍的羅拉〉;百惠則是紅組第一個出場,唱的是〈夏之經驗〉。當晚西城秀樹打扮成蒙面劍俠,一身黑衣斗蓬,把「羅拉」一曲唱得聲嘶力竭,從此聲名更噪。

由於這個節目太紅了,一九八一年台灣的電視製作人曹仁便模擬該節目,而有《雙星報喜》的誕生,由巴戈、鄒美儀主持,於華視播出,風光了好幾年,是個長壽節目。

西城秀樹唱歌時習慣擺出誇張的動作,忽而舉手、忽而轉身、忽而半躺著,又蓄著長髮,形象不算標新立異,但已夠招惹注意了。除此之外,他還參與戲劇表演,一九七四年演出的《寺內貫太郎一家》、電影《愛與誠》皆是代表作;他代言的咖哩商品電視廣告,自一九七三年起連續播放了十二年,可知人氣有多旺了。

在他出道的同時,台灣的娛樂圈也進入了「偶像當道」階段,崔苔菁、劉文正是代表人物,他們的電視節目是時髦、流行的象徵:崔姬的銀管裝、文正的白圍巾,以及後來鳳飛飛的帽子,都曾引領風騷。所不同的是,台灣對男子蓄長髮、女子穿著清涼上電視表演,一直視為「違反善良風俗」,所以西城秀樹如嬉皮般的長髮在寶島是不存在啦。

自一九七二年台日斷交以來,我方緊縮對日政策,例如日本影視節目不得播映,那麼日本流行文化如何輸入台灣?

不外乎以下幾個管道:一、把日語歌曲填上中文歌詞,由本地藝人唱出來,但因歌曲大多未取得著作授權,算是違法;再來就是原版唱片的進口,在台販售;還有就是藉由大耳朵、小耳朵(衛星天線)收看原汁原味的節目。所以囉,自從有了YouTube,是不是方便許多?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下,西城秀樹在台灣知名度不算高,也是自然的了。

華人在日本演藝圈闖出名號者,最為我們熟知的,應是翁倩玉、歐陽菲菲、林沖以及香港的陳美齡,近二十年來則以金城武表現亮眼。

西城秀樹於四十八歲時首次中風,最終於六十三歲,也就是今年的五月十六日逝世,這段漫長的時間飽受病體折磨,演藝事業早已停擺。

回望西城秀樹,也順便回味當時台灣的電視文化,筆者不禁記下這些點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