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廬創辦人周渝 一葉看宇宙 文/袁世珮 |2018.05.17 語音朗讀 378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陽光曬著核桃炭。圖/陳立凱周渝的茶具,都有一點歷史。圖/陳立凱周渝的茶具不求精美。圖/陳立凱周渝講的品茶方式,不在於日本茶道的手 法云云,更著重茶湯入口時的心領神會。圖/陳立凱 文/袁世珮.圖/陳立凱 春寒料峭,些微陽光灑落在陽明山早開的櫻花上。爐上鐵壺蒸騰著氤氳,端坐小茶室一隅的主人周渝在幾只樸拙的碗裡各放一兩葉茶,注水,熱氣旋如太極,茶香裊裊而上。 周渝問客人:「閉上眼睛,看到了什麼?」 茶界大家的隨意茶道 紫藤廬創辦人周渝以茶入道、入生活,在陽明山對著花樹蟲鳥,以好水烹好茶、好墨寫好字。雖是茶界一方大家,周渝喝茶,卻沒有那些令人望之卻步的講究與規矩。 「我泡茶是隨意、自由的,不像有人講究禪茶,不能說話。」周渝一邊沖著茶,一邊提到在大陸的經驗,因為台灣傳過去的「不能說話」規矩,他曾在茶席中好奇開口,就被人比了一個「噤聲」的手勢。 當然,「禪茶」也有其美好之處。但周渝跳脫這些「外在」:「後來我為什麼要搞『一葉一宇宙』,就是要回到茶本身。茶的美感是從茶葉開始的,而不是搞了半天,茶也不會喝,只追求什麼美感,那就是不懂喝茶、不會泡茶。」 這些體悟,有著近40年「茶人」資歷為基底。周渝在1981年正式開了紫藤廬,這裡不只是老茶館,還是台北市第一處以人文歷史精神及公共空間內涵特色而被指定的古蹟,當年的黨外、藝文界,以此地為沙龍,文化與茶所帶來的影響力,使紫藤廬與周渝在兩岸茶界都有獨特地位。 在紫藤廬之前,周渝愛茶,但還不敢稱專家。他記得小時候,也會要來一杯大玻璃杯沖的茶,不是為了喝那對孩子來說算苦的茶湯,而是喜歡看茶葉在水中展開的感覺,浮浮沉沉、各有姿態,「我對茶的欣賞,是從茶葉在水中的姿態開始,我可以一直看,這是我對茶最初的印象。」 百年老宅 崇尚自然美學 茶功力的精進,還是在開了紫藤廬之後。紫藤廬是周渝老家,查電力公司資料,1920年就有送電記錄,已是百年老宅,到他開店時,也過了一甲子,建築經多次改修增建,日式搭上海的西式、日據時代的西式。他說:「自然在生活中把美學調和起來了,不是刻意的、沒有任何理論。」 沙龍時期,徹夜不歇,周渝笑說:「後來坐吃山空,就決定開茶館,把空間開放出來給大家用,要收費就要供應東西,我也滿喜歡喝茶的,雖然那時不懂茶、也不會喝到很高級的茶。」 奉茶,也提出紫藤廬式的美學,崇尚自然哲學的周渝喜歡老物,「有錯落感但不要有規則性,不要員工學日本花道,要的是跟花對話,什麼都可以拿來插花,大甕、大缸,餵雞的、餵豬的花草都可以。」這樣的美學,後來也散見許多餐廳之中。 40年茶人 靠心選茶 周渝仙風道骨的,似乎正適合住在山裡面。他說,除了身體不大好,自己也的確嚮往山林,4年多前找到現址,改了格局,拆了牆、開了窗,將大自然邀進屋裡,吃飯、睡覺、洗碗、寫字,當然還有喝茶,都可以對著自然。 這裡的茶室很小、但四席剛好,也能坐到7人,周渝借古人所謂「茶三酒四」說明,喝茶放鬆,兩個人就能交談,主人專心泡茶、也可以插入對談,而他這裡,茶桌的每個方向都能看到外面,「這就是我的生活,我要寫書法、我要喝茶。」 朋友來訪,周渝會喝多一點,平時自己是隨興地想喝就喝,早上起床喝老普洱暖身,夏天就喝野放茶,「我是靠心選茶,一般年輕人是靠口腔。」 周渝早期喝坪林的包種茶,後來因身體不太舒服,發現普洱的茶氣、「藥性」有幫助,而且新茶會讓人晚上不容易睡,幾十年的老普洱因咖啡因轉化,反有安神之效,「喝老茶讓人放鬆、溫暖,尤其在冬天。年紀愈來愈大,基本上我喝老凍頂跟老普洱。」 這幾年,周渝更發現野放茶和自然生態茶的茶氣也很強。當茶樹不用化肥、農藥,自然生長,茶樹間隔會比較大,所以會有各種雜草和樹木,他的心得是:「這種就要去看茶區,草的種類愈多,就代表這個茶區愈自然、東西是最好的。」 另外,周渝也指出,茶是愈修剪會發愈多,所以茶農若覺得夏茶不佳,就會修剪等秋茶,如果不修剪,讓茶愈長愈高,茶的茶氣就會愈來愈強,接近野放,「如果好幾年不修剪,種植得又不密集的話,就可以稱之為野放。」 至於有機茶,就是指使用了有機肥。 這些分類是周渝跟茶農的約定俗成,茶界沒有正式的分類,但一如「茶承」和「勻杯」等自創名詞,也被茶界援引套用。 「有人問我什麼是好茶?好茶很難去定義。」周渝說,除了野放茶、自然生態茶、沒有汙染的茶之外,還有一個最簡單的定義:「你喝得很開心,那個茶本身一定要乾淨,如果不是自然生態茶,我想很難是讓你笑的茶;第二個就是讓你哭的茶。」在這個標準下,不意外周渝並不會去追每年的冠軍茶。 找茶與老茶的奧祕 老茶的定義,台灣茶要30年以上,普洱起碼40年。茶界傳說,周渝是「收藏最多老茶的人」,他有點急切地澄清:「我是茶的種類多,有人專門收普洱、有人只收老凍頂,我是東一點西一點,反正老茶我都有興趣。」 但他的確有先見之名,早早就存了凍頂,現在變成老茶;也曾經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跑到香港收普洱茶;甚至直接到雲南訪茶山、看古樹,帶著土壤檢測儀去測,要弱酸性才是好土壤,有好土壤才能種出好茶。 「最有趣的不是你找茶,而是茶來找你。」周渝說故事,紫藤廬剛開時,他喜歡拿有點歷史的民間物品來布置,例如拿老甕插花或裝茶,拿石臼當桌面或養水生植物,也收集一些老的碗。 有個朋友會去老屋拆建處收集東西,固定載來給周渝看。如今在陽明山小屋裡放的一個老甕就是這麼來的,原本主人是位菜販,最神奇的是甕裡還有茶葉,「我一聽有茶葉就很興奮,一試,太美了,大概有一甲子以上,已經很像普洱的味道,喝了很感動。」 周渝連甕帶茶都買下了,至今又過了30多年,近百年的茶齡,他不捨得喝,「這茶喝了最感動,朋友每次喝就流眼淚,哭什麼?不知道,那應該是身體的記憶。」 【3種完美品茗方式】 周渝講的品茶方式,不在於日本茶道的手法云云,更著重茶湯入口時的心領神會。 1 垂簾。垂下眼簾,集中注意力,感覺茶香在嘴裡、舌緣、齒縫、牙齦、喉嚨,好茶不只是在口腔裡,要一路下去。這個動作接近打坐。 2 閉目。熱熱的茶湯含在嘴裡,不必正襟危坐,愈放鬆愈好,此時腦海裡應出現一些畫面,風景、或如蘇東坡所說「從來佳茗似佳人」的美女。周渝自己多半看到動態的抽象畫,「我覺得這是身體和茶氣的合作,對人的身心有療癒作用,在轉換中回到自然狀態。」 3 凝遠。如果茶真的很好,例如高山茶,就該真的可以看到藍天白雲、凍頂茶就會看到霧氣擴散、龍井茶就會看到青山綠水。 前一篇文章 小勞勃道尼 迭起人生 淬礪成鋼鐵人 下一篇文章 成為母親 就得甘於平凡? 厭世媽咪日記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4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5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6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8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9如是說2025.05.0710【創作花園】揮出信心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父親》 走進失智者腦中 宛如懸疑片守著信念 成為他人的希望 《竊聽風暴》天水圍裡畫出黃金時代 許鞍華《好好拍電影》 作者其他文章商業空間設計 宋毅融入時尚美學吳書原設計景觀 融入新荒野美學張清芳唱出從容豁達 歌壇東方不敗廣告人龔大中 用創意與社會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