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 波昂的音樂家們

文/林一平 |2018.05.15
3408觀看次
字級
圖二:作者畫舒曼 圖/林一平
圖三:作者畫克拉拉 圖/林一平
駐波昂科技組辦公室前擺設有全世界最早的磁浮列車。圖/林一平
作者和貝多芬紀念雕像合影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2015年3月我到台灣科技部駐德國波昂辦公室訪視。科技組辦公室旁邊是高中學生的教育博物館,外面擺設全世界最早的磁浮列車(第6號實驗車)(圖一),以及未來飛機模型,頗有科技感。科技部駐波昂辦公室在波昂市區,這裡也是許多著名音樂家的故居,周遭充滿音樂氣息,我深深感受到音樂歷史的悸動。

波昂是音樂家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圖二)的故居。他和妻子克拉拉(Clara Schumann;1819 –1896;圖三)的愛情一直為人稱道,但事實上大有問題。克拉拉是天才鋼琴家,令舒曼感到自卑,終日酗酒。克拉拉為舒曼生下8個孩子,偶爾去各地演奏鋼琴,每次都會和同行的舒曼吵架。克拉拉花容嬝娜,可謂「玉質娉婷。髻橫一片烏雲,眉掃半彎新月。」舒曼面對美麗出色的妻子,備感壓力,不堪抑鬱,投河尋死獲救,最後仍死於波昂的安德尼希(Endenich)精神病院。

舒曼和克拉拉皆葬在波昂市中心的公墓(Bonner Altfriedhof)。看著公墓,回首克拉拉與舒曼的故事,不勝唏噓。

比舒曼更有名的音樂家是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訪問波昂,不可掛萬漏一的景點是貝多芬的出生地「波昂巷」(Bonngasse)。我小時候的音樂筆記本或練習本,封面常採用貝多芬的肖像,如圖四。對於這幅貝多芬肖像抿嘴的表情,我的印象深刻,也很難想像,這位偉大的音樂家竟然是聾子。在《第九交響曲》首次演奏結束時,這位作曲家不得不轉身,以眼睛看著他無法聽到的掌聲。

貝多芬個性率直,不高興就會直接表現出來,不管對方是高官或貴族。如果觀眾不專心聽他的音樂,他會當場發飆,停止演奏。奧地利的魯道夫大公(Archduke Rudolph;1788-1831)就曾公告說:「一般的宮廷禮儀並不適用於這位偉人(The usual court etiquette did not apply to the great man)。」

在他生命最後的幾年,貝多芬發展出所謂的晚期四重奏 (Late Quartets),遠遠超出觀眾過去的習慣及視野。今日,晚期四重奏已成為一種重要的音樂演奏方式。貝多芬在音樂史有舉足輕重地位,波昂到處看得到紀念他的雕像等標誌(圖五)。

貝多芬說:「音樂應該點燃男人內心的火花,帶出女人眼睛的淚水(Music should strike fire from the heart of man, and bring tears form the eyes of woman)。」想達到這個境界,是知易行難。今日科技,提到智慧創新,可以長篇大論;然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如何感動人心,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難辦到的課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