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我國二○一三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六十五歲以上獨居者比率為百分之十一點一,但衛福部的「列冊須關懷獨居老人」人數卻是逐年下降,去年僅有四點五萬人,只占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的百分之一點四,二者數據明顯有落差。專家建議政府找出被遺落在關懷網外的獨老黑數,適時提供他們協助。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表示,六十五歲以上獨居,或是同住者無照顧能力,當無直系血親卑親屬或該親屬未居住同縣市者,就是所謂的獨居老人。
地方政府會先訪視獨老,評估須不須列冊關懷,再結合民間義工人力,提供電話問安、關懷訪視等服務。
不過,據衛福部統計,我國被列冊關懷的獨老,十八年來少了八千二百三十四人,去年剩四點五萬人。
而且依據去年統計,列冊關懷的獨老人數前三名縣市,依序為高雄市、台北市及基隆市,約三千七百至四千八百人不等。最多須關懷的獨老鄉鎮市區,以台北市萬華區一千零八十人最多,全台也僅該區破千人。
對比我國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六十五歲以上的家庭組成,二○○九年的獨居比率為百分之九點二,二○一三年上升至百分之十一點一,呈現增加趨勢。
陳素春解釋,列冊關懷的獨老人數下降,可能是過去照顧網絡不足,獨老一人住很辛苦,但現在全台有二千九百多個社區關懷據點,照顧網絡綿密許多,有的獨老認為自己可照顧自己,不願被列冊,也有人不喜被打擾、拒絕關懷。
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陳亮恭也說,許多榮民沒配偶,過去獨居者較多,但隨死亡或接受退輔會安置進榮民之家,使榮民從最多獨居人數一萬多人,逐年減至去年的兩千兩百多人,也是列冊關懷的獨老人數變少的原因;建議地方政府與社區協力找出被遺落在關懷網外的黑數,並建立充分的資源服務,在獨老須要時及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