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淇銘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執筆人:莊淇銘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有朋友問:蔡政府一直在管中閔擔任「獨董」問題上,大做文章。說他沒有揭露,有違行政程序云云。回朋友說:稍有法律常識的都知道,這種說法是強詞奪理,已經到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地步。
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大陸法系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就是「罪刑法定主義」,其意涵就是,人民是否犯罪,以觸犯法律上規定犯罪的行為為限。也就是說,法律上沒有規定犯罪,就不構成違法。準此,中華民國刑法第一條明定「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
朋友說:我了解了,大學校長遴選辦法中,並沒有規定獨董要揭露,所以,蔡政府以管中閔獨董問題來「拔管」,是違法行政。
回朋友說:沒錯!君不見,前些日子教育部才說要修法將獨董相關問題,列入大學校長遴選規定中。這就是說,原來的遴選辦法完全沒有關於獨董的相關規定。
蔡政府違法「拔管」,當然會引發社會反彈,這也引發了「新五四運動」。這些憤怒的力量將會在選舉上,讓民進黨支持度下降,體質變差,逐漸進入「插管」的階段。但是,民進黨自作自受,是民進黨的事。台灣的社會卻因為蔡政府錯誤的「拔管」造成巨大的傷害。
首先,台灣的形象遭到傷害。試想,如果英國第一名的大學,經過合法程序選出的大學校長,被英國政府違法阻撓上任,這是嚴重破壞學術自主及大學自治,國際上會怎麼看英國?蔡政府正在破壞台灣的國際學術自由形象。
其次,台灣的大學不只要跟台灣境內的大學競爭,還要跟全球的大學競爭;台大愈久沒校長,學校的發展方向不定,校務推動必然停緩,蔡政府的錯誤作為,傷害了台大的競爭力,也傷害了台大的形象。
再從人才的角度探討。人才中最重要的是機構的領導人才,因為,領導人才是企業的靈魂;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領導台積電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帶領韓國三星集團從地區企業到全球知名企業的總裁李健熙。未來的企業能否繼續存在,就是在「人才的競爭」。那個企業能有優異的領導人,由領導人組成一流的人才團隊,這個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持續揚帆。
然而,蔡政府的「拔管」,讓台灣陷入「人才危機」。這人才危機分成兩類,「人才不來」及「人才出走」。
先談「人才不來」。想想,真正優異的領導人才,會去參加政治黑手介入的校長遴選嗎?優秀的校長領導人不來,優秀的團隊成員當然也就不會跟進。這也是為什麼最近不少大學要聘優秀教授,卻遇到教授不接聘書的原因。缺乏了世界各地優秀的教授來台灣任教,台灣的大學將會大幅降低國際能量。
再談「人才出走」。國內優秀人才看到大學被赤裸裸的政治黑手介入,如果有更好的教學研究環境,當然會選擇出走。因為,良禽擇木而棲。不只教授,學生也會出走。
建國中學校長徐建國說,今年感觸特別深,不少高分群學生都有意願到大陸讀大學,他已替五十多名學生寫推薦函。很清楚的,台灣的教育及人才競爭力都在流失,蔡政府對得起台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