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希望聯盟」領袖馬哈迪贏得大選。圖╲美聯社
消息傳出,支持者在街頭歡呼。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史無前例的政治海嘯九日襲捲馬來西亞;九十二歲的前總理馬哈迪領導的反對黨「希望聯盟」,意外擊敗貪腐醜聞纏身的現任總理納吉,終結執政聯盟「國民陣線」長達六十一年的執政,也是馬來西亞自一九五七年獨立建國以來,首次政黨輪替。
六十四歲的納吉二○○九年接掌政權時以改革者自居,可是二○一三年當選連任後,他以促進經濟成長成立的「一馬發展公司」(1MDB)主權財富基金突然深陷債務,巨額資金不翼而飛。馬哈迪曾誓言把納吉繩之以法,不過他在勝選記者會中說:「我們不是在尋求報復,我們希望恢復法治」。
馬哈迪因1MDB事件退出執政黨「巫統」,並復出政壇與反對黨聯盟聯手,其中包括一些他當年執政時大力鎮壓的政黨;他甚至與過去的死敵和反對派偶像安華暫釋前嫌,在這場選戰中攜手合作。
現年七十歲的安華曾是馬哈迪的副總理,也是外界公認的總理接班人;後來因政治歧見受到迫害並繫獄多年,預定六月出獄;馬哈迪保證請王室給予赦免,等安華恢復自由後,把總理職權交給安華。
選舉委員會的正式開票結果顯示,馬哈迪的「希望聯盟」和一個小盟友在二百二十二席的國會,贏得一百二十一席,超過主政所需的一百一十二席。原來在國會擁有一百三十三席的執政黨國陣,只拿到七十九席。除了聯邦政府,馬來西亞十三個州也有幾個州議會首次由反對派接管,包括象徵意義極為重大的柔佛州。
政局不穩
匯、債、股市預期重挫
由於未來政情高度不確定,加上馬哈迪陣營主張擴大財政支出,專家預期下周一市場恢復交易後馬來西亞匯、債、股市都將重挫。
馬哈迪一向以作風強悍著稱。一九八八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期他擔任總理,曾痛批匯市交易商為「不擇手段的奸商」,並實施資金管制,拒絕國際貨幣基金提供的紓困。當時雖備受外界批評,但之後馬來西亞經濟復甦的速度比其他亞洲新興經濟體都快。
馬哈迪陣營的主要財經政見是廢除二○一五年開徵的產品與服務稅(GST),並恢復汽油補貼,但未說明替代財源。穆迪信評機構指出,這些政策「如果執行,又未做其他調整,將對債信不利」。
選舉結果公布後,香港市場馬元對美元一個月遠期合約一度重貶百分之四點七,報一美元兌四點二六五馬元;下午貶幅縮小到百分之一點五。三菱日聯銀行預測未來三個月美元兌馬元可能升至四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