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潘楠慕
中國大陸與印度爭奪影響力,繼日前馬爾地夫之後,印度洋小國塞席爾共和國(Seychelles )成為最新焦點。
先前,馬爾地夫爆發政治危機,反對派領導人前總統呼籲美國和印度干預,中國大陸艦隊一度駛往當地,企圖阻止印度干涉馬爾地夫內政,但顯然因為印度在印度洋舉行軍演,不得不折返南海。
此次,塞席爾引發中印矛盾,起因是印度與塞席爾兩國在一月底簽署了為期二十年的協議,將在這個群島國家修建海軍基地。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國際關係教授保羅指出,中印兩國是傳統上的競爭對手,隨著兩國經濟起飛,雙方也不斷較量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傳統上,北京把太平洋、南中國海視為勢力範圍,印度則把南亞以及印度洋作為地盤」。
但隨著中國大陸影響力擴張,近年來逐漸把目光瞄凖印度洋,也使此區成為兩國相爭的另一個戰略區域。
另一方面,印度也不甘示弱,在鞏固其印度洋地位的同時也尋求擴大在太平洋的影響力。
保羅指出,印度在塞席爾建立海軍基地,將占據有利戰略地位。印度洋是海上重要交通樞紐,每天通過印度洋航道運送的石油達四千萬桶,占全球需求量將近一半。
此外,印度洋也是亞洲、非洲、澳洲、中東以及大洋洲和歐洲的商道。中國試圖在此區擴張,立即引發印度的警覺與擔憂。
印度一方面積極拉攏與盟友的關係,例如美國、澳洲、日本,另一方面也增加在「後院」的防範,與塞席爾簽署建立海軍基地的協議,就是為了制衡中國在印度洋的控制權。
北京當局,也持續強化與塞席爾的關係;兩國自一九七六年建交以來,中國持續對塞席爾提供援助,包括基礎設施、醫院、學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