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個人申請流程的第一階段結果已於日前公布。教育界發現申請赴大陸就讀大學的人數明顯增加。如台中一中今年請校長寫推薦函去大陸的人,比去年增加了三倍;台中女中的申請數也是去年的三倍。這現象引起高度關注,因為這兩校申請到大陸讀大學的學生,學測分數在六十六到七十多級分之間,是一群優秀的學生。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的微信公眾號「京彩台灣」近日發文指出,中國銀行推出了「大陸台生和內地港生專項計畫」,部分分行將招收在大陸就讀的台灣應屆畢業生。
陸委會隨即表示,大陸官方持有中國銀行絕大部分的股分,因此中國銀行是屬於台灣人禁止任職或為其成員的大陸黨政軍機關(構)、團體。陸委會強調如果有大陸台生在中國銀行分行任職,政府相關機構將會進行了解,如果涉及國家認同或基本忠誠度、有妨害國家安全或利益之虞等原則,則會認定有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將依法處理。
陸委會禁止在大陸就讀的台生,在中國銀行的分行任職。弔詭的是,其實中國銀行在台北也有分行,其中的工作人員九成以上是在台灣招聘,因此,如果陸委會不允許台生進入中國銀行在上海等地的分行工作;那麼在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工作的台灣人,豈不早已違法。
再進一步來看台灣人在香港金融機構就業的人更多,因為香港是國際的金融中心;但香港也屬大陸,那麼在香港陸資銀行任職的台灣人,一樣違反了政府的規定,陸委會要不要一併處理? 大陸在今年二月底時推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俗稱的「惠台三十一條措施」),行政院在三月中以「壯大台灣、無畏挑戰」為目標,提出四大方向、八大強台策略、三十九項措施因應。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同時祭出「嚴查重罰」措施,阻止人才外流。如教育部擬修法以負面表列方式列出「禁止類」,包括大學教師若以專案或專職方式參與大陸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如千人計畫等),即係屬明顯違法,教育部不會放行。
可以看出,政府對台灣學生與青年人才赴大陸就學、就業,是採取防堵的態度,除了不正面鼓勵,更祭出處罰措施,希望藉此把人才留在台灣。但是這麼做事倍功半,一方面因為現在已是全球化的時代,人才交流頻繁且便利,大陸與台灣語言相同、文化相通,恐怕更難禁止。
如果政府嚴格對待西進的人才,最後可能會造成人才不得不選邊站的後果;一旦台生或是台灣的年輕世代認為去了大陸可能會成為政府追查的對象,可能反而斷了他們學成之後或是工作了幾年之後,還要回來的念頭,從此就落腳大陸了,台灣人才流失的情況會更嚴重。
所謂人不親土親,大多數在現階段選擇到大陸就學或就業的人,內心深處是懷抱著有一天還要回到台灣的想法。因此政府何不以更為寬大的心胸,看待西進的台灣年輕人,為他們預備一個優良的銜接環境,讓他們有機會將所學以及所新擁有的知識、技能帶回台灣,成為下一波壯大台灣的資源與本錢。
應用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力用中國」的概念,把握赴大陸的機會之窗,台灣可以因為人才的精進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