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日是兒童節,每年在四月初的這一段時間各地尤其是幼稚園和小學,都會舉辦各種活動,像各種比賽、遊藝會、園遊會等,可以讓兒童做主人,其實兒童的老師和家長,才是真正的忙碌的配角反成主角;並不斷提醒我們,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我們的未來全靠他們。
兒童是我們的下一代,自然會對他們愛護有加,盡可能用心教育培植,並且對他們寄予深切的期望;甚至於會期待他們強過我們,能夠從事我們自己沒機會、沒能力去從事的工作,並且相信孩子一定會強過自己;因為他們今天的處境也強過以往自己做孩子的時代。
可是今天社會變遷急劇,無論哪一方面,今日兒童所處的環境都大異於往昔。我們,其實也不只是我們,一直是將過去的經驗,去教導現在的兒童,希望這些兒童以我們傳授給他們的經驗,去適應未來的社會。
其實今日我們所給予兒童的,無論在觀念上,還是在行動上,都不一定總是適當的,可能我們必須虛心的、誠實的、認真的檢討和重新學習。
首先我們要問:兒童到底隸屬於誰?千百年來傳統的觀念,認為兒童屬於父母,他們是自己的兒子或女兒,是我的一部分;我要給他們甚麼教育,我要怎樣對待他們是我的權利。
其實兒童在作為你兒子女兒的同時,還有種種不同的身分。他們也是其他孩子的兄弟姐妹、同學、鄰居、玩伴、朋友;將來是別人的丈夫或妻子,再過些年是另些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是軍隊的士兵、工廠的工人、公司或組織的員工。他們是社會構成的一分子;更重要的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不單是你的孩子而已。
其次是我們今天都對兒童的冀望過高。我們這一代人可能自己生於閉塞貧困,長於憂患動盪;此生的遭遇,不如意之事何止十之八九,志不得伸,願未能展,將這一肚子抱負都寄託於下一代。於是我們不考慮他們的能力、智慧、性向、願望,只希望他們能出人頭地,我們太高估了他們。
三是我們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已經到溺愛的程度。近年由於生活環境的改善,少子女的結果,加上對他人過高期望的補償,一切供應無缺。使他們成了不知節制容忍、奮鬥的爸寶或媽寶。
為了孩子,也為了我們自己,更為人類社會能健全的發展,我們謹以誠懇謙遜的心情,提出幾點希望。一是不要溺愛,而是要尊重兒童。孩子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願望。他們將來要有多樣的社會身分,對任何一種身分都要負責任、盡義務。體罰要禁止,辱罵要杜絕,不公平競爭要避免,只希望他們長大會尊重別人。
二是給他們的合宜的成長環境。做家長和老師不應焦心如焚的催促兒童成長,把所有的知識技藝一股腦的充塞他們小小的腦袋。我們的責任只是消除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障礙,給他們合宜的環境,培養他們有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三是要樹立一個堪為楷模的榜樣,人是模仿的動物,孩子是翻版的父母。希望孩子學識豐富、品格高尚,正直勇敢,熱心公益,重視紀律秩序,不只求個人的好處,那我們自己就要先成為你所希望那樣的人。自己示範給孩子看。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兒童是大人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