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學年度新課綱把新住民語文列為必修課之一,教材已出爐。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跨國婚姻在台灣已成常態,一○八學年度新課綱也將新住民語文列入國小「語文」領域課程。為配合自一○八學年起國小學生每周必修一節本土語文或新住民語文,教育部推動「新住民語文課程前導計畫」,第一梯次將從今年八月至明年一月,於全台各縣市擇定一至三所學校,共補助五十校推動前導計畫。
為因應社會結構的轉變,教育政策亦逐步啟動,包括國語文、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英語文以及第二外國語文,都在教育部新課綱的「語文」領域之列,其中,新住民語文則是印尼、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緬甸等東南亞七國的官方語言及文化,成為推動孩子多元競爭力的助力。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配合新課綱的施行,教育部已委託台中教育大學辦理「新住民語文課程前導學校」協作計畫,定一○七學年度上、下學期分兩梯次進行新住民語文課程前導學校推動,前導學校遴選分為邀請參與、指定參與及推薦參與三種方式,而以邀請參與及指定參與學校為優先,至於推薦參與學校則依縣市教育局處建議名單選出符合遴選原則者,共計補助五十所學校推行前導計畫。
自一○八學年度起,在國小階段一年級,新住民語文將與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並列必選修,學生每周須自本土語文或新住民語文修習一節,或經課發會審議,學校也可採隔周上課兩節或隔學期對開兩節方式,彈性進行調整。
國教署表示,會協助前導學校執行、示範新住民語文課程教學實務,請各校評估、模擬開課需求,依此規畫未來教學方式。課程將使用國教署與新北市教育局合編的語文教材,以拼音系統奠基,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學習文字識讀、文化特色等,學校可依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混齡編班,兼採差異化教學,並鼓勵教學支援人員融入多種教學法及教學資源,提升課程彈性與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