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風險並不少 瘦子也煩惱

 |2018.03.01
590觀看次
字級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因為太瘦,穿寬鬆一點好像竹竿晾衣服」、「家人說,太瘦生病沒有抵抗力是真的嗎?」不少人對身形過瘦有疑慮。醫生表示,肥胖帶來健康危機,但過輕的人健康問題也不少,生病後住院風險較高、死亡率風險高;但是隨便增胖,可能會造成高血脂。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國內十八歲以上成人過重、肥胖比率達百分之四十;另有一群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十八點五(單位Kg/㎡),過輕比率百分之六點二九,有人刻意減重或是自小擁有「吃不胖」體質,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就曾收治過患者,希望增重,美化身材。

BMI過輕帶來的健康風險,其實不亞於肥胖。國健署指出,這類型的人相較有健康體位的人,更易產生骨質疏鬆、掉髮、注意力減退、貧血、飲食障礙及猝死風險。黃國晉也強調,體位過輕的人抵抗力較弱,生病後不僅增加住院風險,總體死亡風險也較高。

黃國晉說,過輕的人若不是刻意減重、罹癌、甲狀腺或自體免疫疾病、飲食障礙如厭食症等,老是吃不胖的體質,可能是身體代謝太好或消化道吸收不良導致,不僅會頻繁跑廁所,糞便量也較多。

過輕民眾若沒有特殊疾病或症狀多數不會來求診;臨床上希望增重的人,多是希望擺脫「竹竿」封號,希望身材稍加圓潤好看,或穿起衣服來更有型。

不過,卻也不乏有人以錯誤方式增重。馬偕醫院淡水分院健檢中心主任詹欣隆收治部分年輕患者,自行在家狂吃高熱量、高油的垃圾食物增重,雖然每攝取熱量達七千七百大卡,就能增加一公斤,但增加的全是脂肪而非肌肉,不健康的增重法,反而帶來高血脂、高血糖的後果。

詹欣隆觀察,前來增重的患者多為三十歲以下年輕族群。據統計,國內十八歲以上BMI過輕的比率,同樣集中在十八至二十四歲年輕層,女性更多於男性。

調營養素比例

配合運動

黃國晉說,在排除疾病因素導致的過輕後,健康增重的方式,須先檢視日常生活飲食熱量的攝取總量,設法增加且循序漸進,目標是增加肌肉而非脂肪。

詹欣隆建議,可從飲食和運動兩方面下手。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從正常飲食醣類攝取占五至六成、蛋白質占一成五,其餘為脂肪和微量礦物質的型態中,提高蛋白質攝取量到二成至二成五,且配合運動讓肌肉合成。

研究也顯示,將健康體位BMI維持在二十二至二十三間最健康與長壽。國健署建議的BMI標準,則落在十八點五至二十四間,以身高一百七十公分計算,適宜的體重範圍介於五十三點五至六十九點四公斤。

如何健康增重

❶ 均衡飲食,勿以高油、高熱量等垃圾食物增重

❷ 規律運動強化、增加肌肉

❸ 充足睡眠

❹ 維持身心愉快,避免壓力大造成內分泌紊亂

❺ 每日量體重,進行紀錄

❻ 保持恆心及耐心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詹欣隆、

黃國晉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