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招池
年初二,依傳統習俗,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我家今年多了一個異國女兒,她是去年照顧老人家至壽終正寢後,換了另一家雇主的幫傭,像嫁出去的女兒,過年過節都會打電話請安。
年前,她跟我預約年初二回來,我擔心她認不得回家的路,再三交代要怎麼搭車、怎麼轉車。不久她傳來訊息:「我的新雇主要專程載我過來,不用擔心。」當天,老闆果然載她過來,還為她準備了一份伴手禮呢!雖然沒見到人,但心裡很敬佩他,能如此善待幫傭,是一位懂得惜福的好雇主。
那天一早,我們在廚房準備食材時,屋外傳來「爸爸!媽媽!」的親熱叫聲,方一轉身,女孩已出現在面前,打扮得喜氣洋洋,熱情地往我們身上一抱,又是貼臉、又是親親,歡喜的心情溢於言表。我馬上掏出一個紅包聊表心意,也讓她沾沾喜氣。
我對備餐的外子說:「煎一盤鹹年糕吧!」外子說不行,因為女孩信奉回教,不沾豬肉,所以這一餐等同於款待阿拉的聖餐。用餐時,孩子記得她最愛吃魚頭,大家爭著取下大魚頭給她,讓她開心得合不攏嘴,頻頻說:「謝謝!您們對我真好!我愛您們。」
女孩回來,跟新嫁娘一樣東看看、西瞧瞧,畢竟這裡是她住了三年半的家,有許多美好的回憶。閒聊中,她表示台灣人真好,我們待她如女兒,新雇主也很能體諒她的辛苦,全家人共同照顧老人家、分擔家務,讓她覺得,台灣就是她第二個娘家。
女孩家貧,拋夫棄子只為養家活口,遠從蘇門答臘的鄉下來到台灣,做最卑微的工作,賺最微薄的基本工資。每每談起她家鄉生活的困窘,我心裡都有無限感概,同樣生而為人,我們是何等的幸福,不必被迫去當台勞或台傭,也不必看人臉色吃飯,還有餘力請人分擔照顧長輩呢!
在歡度節慶的時刻,國人除了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外,更要不吝給身邊的甘苦人一些溫暖,不要嫌棄,也不要瞧不起他們,只要真心相待,他們會和我們一樣熱愛這塊土地。
去年嫁了一個貼心的女兒出去,今年又多了一個女兒回娘家,不是很有福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