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村
多年來,除夕當天都是我和先生、獨子一起過節。去年夏天,而立之年的兒子結婚了,小倆口就住在附近,媳婦聰明乖巧,一家人相處融洽。
就在過年前幾個月,事先預約了年夜飯的餐廳來電,要求先付一筆訂金。掛斷電話後,我想起了親家母,也就是媳婦的媽媽。親家母育有一男一女,兒子長年在海外工作,不常回國,親家公過世後,每年都是她的女兒,也就是我的媳婦陪她過年。但是,今年女兒嫁到我家,她將怎麼過節?
在這家家戶戶圍爐吃團圓飯的時刻,孤伶伶一個人的滋味,恐怕很不好受啊!而我們家人口簡單,原本三個人,今年兒子娶了媳婦也只有四人,如果再加上親家母,不是更熱鬧嗎?徵得先生同意後,我邀請親家母一起吃年夜飯,她也欣然接受。
除夕當天,我們先請親家母來住處坐坐,她喜孜孜地帶了一盒伴手禮,由兒子、媳婦陪同前來,對牆上的油畫、水彩作品讚不絕口,還要我們和她合照留念。年夜飯則選在一家口碑不錯的餐廳,席間笑語不停,大家盡興而歸。
這幾天,我和先生品嘗著親家母帶來的禮盒:米糰裹上糖漿、灑上糖粉的棗枝,紅白兩色的糖霜包裹著花生的天公豆(生仁),還有酥脆蓬鬆、香甜可口的芝麻荖。這些經典的年節甜品,有著濃濃的古早味,讓我回憶起兒時過年的美好時光。
先生和我都有同感,請親家母一同來過年,熱鬧又溫馨,也讓兩家人的關係更加親密、和諧。